首页 >> 学校动态 >

今日宝石折射仪使用步骤视频(宝石折射仪使用方法)

2022-08-04 11:13:43 来源: 用户: 

大家好,小吃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宝石折射仪使用步骤视频,宝石折射仪使用方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宝石折射仪的工作原理:宝石为光疏介质,棱镜和接触液为光密介质。

2、当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光线折射进入宝石;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发生全反射,返回棱镜并通过折射仪标尺,再经反光镜反射,使这通过目镜,形成亮区。

3、折射入宝石的光线不能被人眼所观察到,形成暗区。

4、亮暗交接读出折射率值。

5、如图所示。

6、宝石折射仪的结构:折射仪上盖在测量宝石时盖上盖子观察,遮挡外部光线,能有效提高读数的清晰度。

7、平时可以起到保护工作台面的作用。

8、合成立立方氧化锆(CZ)测试棱镜硬度高(莫氏硬度8.5)耐磨损,使用寿命长。

9、使用时注意避免与钻石等更高硬度宝石的刻画。

10、观察目镜折射率值观察窗口,拉伸可调节焦距,根据视力调整到最佳观察位置。

11、点测时,远距离读数,眼睛与目镜距离25-750px左右,刻画法测试时需使用偏光片,近距离读数,眼睛与目镜距离不多于150px。

12、偏光片在刻面法测试时使用,能有效降低双折射导致的双边界影响,提高读数的清晰度。

13、电源插口在实验室使用外插电源线供电,全球宽电压输入电压AC-100-240V,标准5.5mm插头,电源two ways power supply:2XAAA batteries3V DC with world with voltage of 100-240v内置光源开关(用干电池有效)两节7号电池,可使该折射仪移动工作,去除电源线的束缚,方便实用。

14、折射仪的应用:1测试方法和步骤(1)近视法(也称刻面法)当宝石为刻面型时,采用下列方法和步骤进行测试:1)用棉花擦拭宝石和棱镜2)打开光源,观察视域的清晰程度,能清晰看到1.35和1.85的测试刻度值。

15、3)滴一滴折射油(折射油直径约为1-2mm)于测试棱镜上(过多或过少都会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然后选择宝石最大抛光刻面,放置于测试棱镜上,使待测宝石与棱镜产生良好的光学接触。

16、4)拔出目镜镜筒,并用手转动偏光片,眼睛靠近目镜观察视域内标尺的明暗情况,然后进行读数(读数方法:当您转动偏光片时,假如发现标尺内只有一条暗线,请将亮线所对应的数值记下来;假如您发现目镜内标尺上有两条亮线,请您将这两条亮线对应的数值分别记录下来,记作:a~b)。

17、5)用手指轻轻转动宝石,每转一定角度进行一次读数并记录。

18、所转动角度依据观察者的经验和宝石的情况而定,共转动一周。

19、初学者应每转动15°读一次数并记录,经验丰富者可转动30°-90°不等角度进行观察读数记录。

20、6)测试完毕,将宝石轻推至金属台上,取下。

21、7)清洗宝石和棱镜。

22、清洗棱镜时要注意将沾有酒精的棉球或镜头纸沿着一个方向擦,以防止接触液中析出的硫划伤棱镜。

23、8)处理所记录的数据。

24、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准确地测出刻面宝石的折射率值和双折射率、光性及轴性。

25、下面对分析数据的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如需详细了解请参考相关专业课本或其他专业资料。

26、数据分析方法A、当转动宝石360°后,所测宝石的折射率始终只有一个读数时,该宝石为均质体宝石或非晶体。

27、B、当转动宝石360°后,如标尺上有两个不同读数时,我们应当进行仔细分析,大致可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所有读数中只有一个数值在变动而另一个数值不变,若出现这种情况就可以断定该宝石属于一轴晶。

28、当小值不变,大值上下浮动,则为一轴晶正光性,当小值上下浮动大值不变时则为一轴晶负光性。

29、(2)所有读数中,大小两个读数都在变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断定该宝石为二轴晶。

30、对于二轴晶来说,我们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然后选取出Ng、Nm、Np,比较Ng-Nm和Nm-Np的大小,若前者大于后者,则宝石为二轴晶正光性,反之则宝石为二轴晶负光性。

31、所测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宝石的双折率。

32、(2)远视法(也称点测法)对小刻面或弧面型宝石的折射率,可采用远视法即点测法进行近似测试,方法如下:1)清洗棱镜和宝石,不要拔出目镜的镜筒。

33、在金属台上点一滴接触液(0.2-1mm) 若宝石上液滴较大,则不易得到清晰而准确的读数。

34、2)手持宝石,用弧面或小刻面接触金属台上的液滴,使宝石通过液滴与棱镜形成良好的光学接触。

35、3)眼睛距目镜30-1125px,平行目镜前后(上、下)移动头部,观察目镜内的液滴,读取液滴半明半暗时分界线所对应的数值,此数值即为宝石的折射率。

36、如图所示:。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