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精选 >

晚上睡不着,白天醒不来?失眠的困扰你也有吗?教你缓解小妙招

2022-08-30 10:12:06 来源: 用户: 

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失眠是很多人的一个烦恼,夜间睡不着或睡后过早地醒来不能再入睡,这些困扰着人们,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持续失眠,会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痛苦,人们会下意识地去寻求药物的帮助,就会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造成恶性循环。那么有什么不需要吃药的中西医疗法也可以有效的改善睡眠状况,而不引起药物依赖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心理治疗

现代西医认为心理治疗的实质是改变患者的信念,发挥其自我完善的效能,进而改善失眠症状。心理治疗通常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认知治疗和放松疗法。这些心理疗法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综合性的心理干预方法可缓解和降低失眠人群在应激情况下产生的精神性焦虑,改善患者的躯体感觉比药物作用更持久,但是起效较慢。

中医情志养生防治失眠

“缓则治其本”,医生多数都能认识到,“心病还须心药医”,移情易性虽然很难,但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变失眠患者面对困难时的情绪波动方式,确实是治本的方法。在综合了中西医的防治思路后,我们建议:

(一)避免不良诱因

许多失眠患者存在不良睡眠习惯,导致失眠反复发作,应予以避免:

1.睡前4-6小时内不要进食咖啡、浓茶等兴奋性或刺激性物质;

2.睡前不要喝酒,因为酒精对人体更多的是伤害作用;

3.每天要进行一些适度的体育锻炼,但睡前不要做剧烈运动,睡前3小时内只宜散步、按摩;

4.睡前不要吃太多的东西或者吃不易消化的食物,中医来讲,饮食会困于脾胃,导致脾胃不和,以致于影响心神,导致失眠;

5.睡前1小时内不要看电子设备,不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不关注社会的恶力或者暴力事件;

6.卧室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光线及温度要适宜;

7.入睡前,我们要专注睡觉,不要在床上做看电视、听音乐或思考复杂问题等让自己分心的事情;

8.不论何时入睡,应保持规律的起床时间,不要设想通过晚起床弥补晚睡;

9.午睡30分钟左右,避免白天睡的时间太久;

10.少想为妙:不去过分关注失眠的不良后果,提醒自己即使夜里意识清醒,但只要躺在床上,躯体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休息。

(二)练习简单功法

传统的养生功法,可以用于治疗失眠。今天教大家一种简单有效的功法,大家睡不着的时候可以试试:仰卧,平静呼吸,即按平时呼吸的节律和深度,但要求呼吸细(即呼吸出入听不到声)、匀(即快慢深浅均匀)、稳(即不局促、不断滞)。3-5分钟后双膝屈曲约150 左右(以稍不注意时下肢就容易展开到自然伸直为度),思想集中到下肢,当原有的杂念消失并稍感疲乏时,可一腿伸直,一腿练功,交替进行数分钟后,两下肢伸直放松时有一定的舒适感,有睡意时,便可停止锻炼;倘若尚无睡意则可重来一遍。练习1-2周便可有明显的效果。

(三)欲擒故纵的心理调节法

欲擒故纵是说故意先放开,使对手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将其捉住。这种计策的行为在表面上与目的似乎相反,但实质上仍然是为最终目的服务。我们可以把这个妙计应用到应对失眠问题上。

一些患者思虑过多,总为睡眠不好感到紧张,这其实也是一种负面情绪,会使睡眠进一步恶化,失眠的加重又反过来影响患者的情绪,两者可能会成恶性循环。而容易入睡的人往往“头脑简单”,睡前一般不会考虑“我能不能睡好”。鉴于此,患者在治疗失眠的问题上,有时应当“难得糊涂”,减弱力图对睡眠进行掌控的强烈意识,按老百姓的话讲,“少想一些、该干嘛干嘛”。因为睡眠有时不受意识的调控,何时能入睡存在一些不可预测性。患者有时想不到睡眠的不可预测性,而力图“获”睡意,控制睡眠。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完美主义化的期望,有这类想法的人往往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表现或健康的极度在意。应该适当放弃对睡眠的完美主义要求,暂时放下各种目的,“纵容”一种灵活性的生活态度,承认睡眠发生的不可预测性,坦然接受因为失眠导致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总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人的身体和心理有许多复杂机制,适当放任未必结果比事事强求的结果差,不“斤斤计较”反而可能更合失眠患者身心的长远利益。

我是坚持为大家科普医学知识的于春泉医生,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关注或点赞,也可以转发给您的家人或朋友观看此文,谢谢了!

#大家健康超能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