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精选 >

为什么中国多次上太空却不直接登月?

2022-09-08 17:24:57 来源: 用户: 

因为没必要登月!

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谁都想先进太空先登月球以用来证明自己太空霸主的地位,所以那段时间是人类对太空最向往也是最疯狂的一段时间。而美国虽然没有达成第一个进入太空的目标,但却也如愿如愿以偿的获得了第一个登月球的桂冠。

但至此之后登月热、太空热便开始直线下滑了,为什么?

因为干这事儿的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啊!

登月为了什么?为了观察月球、研究宇宙!

那放个机器不就好了?要土壤那让机器带回来点土壤不就好了?干嘛要费时费力的非要送给个人上去,而且要研究宇宙那把人放空间站内不好吗?毕竟空间站的相对成本更低、风险也更低、但效但率却更高!

所以现在登月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没有必要去做!而如果你说的是机器登月的话,那月球上不是还有个“月兔”吗?

为什么不登月球?因为得不偿失!

毕竟科研经费就那些,与其送个人上月球转个噱头,倒不如去做一点有实效的东西。


行致远,有信心,一步一个脚印!


把航天员送入太空和送到月球,技术上差别还是很大的,目前我们没有直接登月,是因为还不具备这样的技术,比如现在推力最大的火箭,也不足以把人送入月球轨道,但相信很快就可以了,那就是长征九号正在研制当中。

航天技术是体现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美国等是引领者,我国是后来者,但厚积薄发,近些年来稳步前进,我们在航天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千百年来,中国人对月亮一直很喜欢也很向往,尽管我国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登月计划,但把我们自己的宇航员送到月球是航天科技工作者现阶段最大的梦想。登月是一项系统工程,确保宇航员上得去,回得来,目前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大推力运载火箭。

长征五号是我国目前起飞规模最大、运载能力最大、技术跨度最大的运载火箭,运载能力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2016年11月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遗憾的是在2017年7月2日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后出现异常,任务失利,给后续嫦娥探月、空间站建设等重点建设任务造成了重大不利影响,可喜的是故障原因已经查明。

能把我们宇航员送入月球的不是长征五号,而是推力更大的长征九号,起飞质量超过40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40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50吨,运力与美国登月用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相似,长征九号预计将于2028年左右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也就是说,中国人登月最快也要在十年以后,但十分值得期待。


“嫦娥本月”的神话故事让我们对月球有了抹不去的情节,登陆月球也一直是我们一个很大的梦想。但是为什么我们国家不直接登月呢?

技术已经不是最大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如果中国现在想登月,技术上已经允许我们这样做。之所以不登月,简单来说:登月不值得,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任何价值!

自从上世纪60年代美国第一次登月以来,最近几十年美国就再也没有过登月行动,按说美国如今的科技比上世纪更发达,他们为什么停止登月了呢?

答案很简单,登月是一个异常庞大的工程,需要耗资上百亿美元,动辄需要数万人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而到了月球仅仅是在上面插上一面国旗,带来一些月球样本!

当然,没有人否认人类第一次登月的意义,但更多的也只是象征意义。而且美国之所以开启了第一次登月计划,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与苏联的冷战促使了美国的登月计划,两个超级大国都想抢先一步实现登月!

而如今美国已经没有前苏联那样的对手,几次登月也让他们明白月球就是一片死气沉沉的荒芜之地,登月对于美国来说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

如今虽然我们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升,但完全没有必要浪费人力物力登陆月球!

但这并不代表以后中国不会去登月,相反,相信时机成熟后,总有一天我们中国也会登上月球,为十几亿中国人圆梦!一方面是我们科技实力的展现和检验,同时更重要的是能极大地提升我们民族的凝聚力!


一,暂时还没有实力。

如果说把月球车这样的无人设备送上月球,现在中国已经做到了,比如说2013年12月份发射的月球车“玉兔号”(下面这张图就是)。只是这辆月球车重量很小(136千克)、功能也有限,所以无法承担非常重的科研任务。

但是如果说要把中国人送上月球,那么困难就大很多了。比如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执行载人登月任务的阿波罗11号,其指挥舱+登陆舱总重可以达到46吨之巨,相当于300辆玉兔号的重量(下面这张图就是整个载人登月项目的过程)。负责把阿波罗11号送上月球的是土星五号运载火箭,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以达到惊人的118吨,而中国目前有的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不过才只有25吨,不到土星五号的四分之一。所以说现在的中国还暂时没有能力实现载人登月。

二,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什么必要。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航天事业服务于国计民生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有钱发火箭了肯定是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比如说军事、勘探、通讯,等等。至于说科研任务——尤其是探索跟地球关系不是那么紧密的月球的科研任务,就是可以往后放一放。

所以在美苏争霸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中国还是选择在两弹一星上点到为止,随后在改革开放中也把重心移到了经济建设上,这应该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就好比说美国的土星五号,基本上一发就是一艘航空母舰的价格,这么打上三五发,估计就是现在的中国都会有点儿心疼,别说是当时了。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探索月球也终于在21世纪的时候提上了日程——上图就是中国现在还在实施的中国探月工程的“三部曲”,显然这样的计划没有太过于激进,符合中国的国情。在前一阶段中,还是以有限的无人探测为主——而在后期,等到传说中的长征九号运载火箭批量生产之后(下图所示),大规模的月球勘探、甚至于载人登月就可以成为现实了。大家还是稍安勿躁。


感觉中国要是不登月,尤其是不进行载人登月的话,好像就无法证明中国的航天技术比较过硬。这只不过是一些对登月并不是很理解,又或者别有用心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观点。那中国为什么不直接当月呢?且看下面的分析。

一、登月需要技术支撑。

登月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它需要比较多的高科技作为支撑。其实这个世界上拥有很多国家都想要进行登月,但目前也仅仅只有一个美国已经实现了,能将探测器送上月球的国家,也就仅仅只有这么几个,所以登月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其实印度也比较希望可以进行登月,哪怕只是将一个探测器送到月球的表面上去,之后不执行任何的任务,那在世界上也还是拥有一席之地。但仅仅就是这么低的一个愿望,印度都无法实现,这也足以说明当月需要一定的技术。

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国为了谨慎起见,当然是要分开多次来探测月球。毕竟每一次探测月球,都可以得到比较多的数据,这样又可以为下一步的探月作为基础,才能稳步的巩固探月的成果。

二、重复别人走过的路意义不大。

虽然在国内还有很多人会怀疑这一件事,美国登月是造假的,但我国官方的态度对于美国登月这一件事情是肯定的,所以美国已经是人类第一个载人登月的国家,我们中国要是也进行载人登月的话,只不过是可以得到人类第二个载人登月国家的名号,对于探索月球的意义并不大。

就好像我们需要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我国科技在长期艰难的发展过程中,都知道重复走别人走过的路是不好的。而且每登一次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所花费的资金肯定也比较多。

我国现在虽然相对以前已经富裕了很多,但我们都知道有钱不能乱花的道理,而且还要将钱用在刀刃上。按照目前我国所掌握的科学技术,要想进行载人登月的话,还是可以做得到的,既然目前载人登月的意义并不大,那就探索其他的领域。

三、探索月球未知的领域才更有意义。

这也正是探索其他的领域,拥有更大的意义。例如月球上拥有比较多的氦-3元素,这些元素是没有放射性的,而且也是可以进行核聚变的一种原料,所以要是可以充分的了解这种元素,并且对它进行开发,那对于我国在能源领域的发展,拥有非常大的意义。

因为能源一直都是我们人类发展的一大课题,要是可以实现可控核聚变的话,那么对于人类的发展,将拥有非常大的进步意义。

现在我国的探月也就在为这一领域做准备,将来要是真的需要开发氦-3元素的话,那么有可能还需要建立月球基地,这些都是要建立在充分对月球掌握的数据上,才能将这一愿景变成现实。

所以中国目前的探月,也正在一步一步地为这些愿景打下基础,没有必要受到其他国家看法的左右。

综上所述,我国在外太空探索方面向来都比较谨慎,并没有必要与其他的国家进行冷战,展开太空竞赛,只需要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地实现就行,探索一些对未来发展拥有更大意义的领域,这才能进行可持续的发展。


太空指地球外几百到几千公里的范围,而月球距离地球38万公里,对我国来说①技术达不到;②时机不成熟;③正按照自己的节奏探索、规划载人航天任务。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终于实现了载人航天,杨利伟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但他所乘坐太空舱没有厕所,并且因为初次实行,内部有些地方设计可能并不完全合理,杨利伟在升空阶段就遭受了剧烈振荡,受了一些伤,只在太空停留了21小时23分钟就返回了地球。有了这次宝贵的经验,后来在舱内设施的布局和设计上更加合理了。之后又陆续进行6次载人航天,首次舱外活动、天宫实验舱交会对接、自动交会对接、太空授课、天宫二号中期驻留任务。基本是按照1992年9月制定的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载人飞船发射,初步建设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实验;第二步,舱外活动、交会对接、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迄今,一共有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刘洋、刘旺、张晓光、王亚平(女)陈冬11名航天员成功进入太空并返回。从这看,我国载人航天没有着急去完成什么目标,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耐心的磨练技术。现在也开展了月球探测相关工程,探月卫星发射、无人探测器着陆探测、中继卫星发射,也还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划。目前限制登月最大的问题之一是运载火箭的问题,相对应地也开始研究具备更强推力的火箭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在不能充分保证安全性、成功率的时候,载人登月可能还需要等待。中国未来肯定是要登月的,月球是距离人类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相对最容易实现载人登陆的天体,如果不能做到月球来去自如,对更远星球的载人登陆计划就更难实现。加油,我的国。


技术不够

“上太空”跟“登月”之间还有很多技术问题要解决。

题目中所说的“直接登月”,真是把登月想得太简单了。很多人都知道美国在1969年利用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登月,但是请注意,这里已经是阿波罗11号了。也就说它前面还有阿波罗系列的1号~10号,其中的阿罗8号、9号、10号都是载着3名宇航员飞到了月球轨道,进行了各种登月模拟,然后又飞回地球,为真正地登月做最后的铺垫工作。我们不难想像前面这10艘飞船为阿波罗11号最终成功登月所作的准备工作和技术验证有多么巨大。

阿波罗8号飞行轨迹

另外,在阿波罗计划之前,美国为载人登月还进行了4项辅助计划:

徘徊者号探测器计划(1961—1965年):共发射9个探测器,在不同的月球轨道上拍摄月球表面状况的照片1.8万张,以了解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可能性。勘测者号探测器计划(1966—1968年):共发射5个自动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通过电视发回8.6万张月面照片,并探测了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数据。月球轨道环行器计划(1966—1967年):共发射3个绕月飞行的探测器,对40多个预选着陆区拍摄高分辨率照片,获得 1000多张小比例尺高清晰度的月面照片,据此选出约10个预计的登月点。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1965—1966年):先后发射10艘各载2名宇航员的飞船,进行医学—生物学研究和操纵飞船机动飞行、对接和进行舱外活动的训练。

双子星计划

而在这些计划之前,美国还进行了“水星计划”,算是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第一步。“水星计划”一共发射了26艘飞船,其中无人飞行20次,载人飞行6次(每次1人)。

水星计划

以上这些计划加起来,美国在实现登月前,发射了超过50艘的太空飞船。

月球虽然离我们很近,但登月真的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听砖业科普,涨科学姿势,欢迎关注“稻壳张”


登月需要的时候大运载能力的火箭。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是长征五号,但是第一次算是成功,第二次有点失败。如果第三次发射成功,那么我们就有了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吨的火箭。如果失败,则证明咱们目前不适合搞大运载能力的火箭,需要继续夯实基础。

这个运载能力也不足以登月,美国当年的土星五号运载能力是长征五号的四倍。我国之前组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使用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这款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是8.4吨,不足土星五号的十分之一。不过拿来建小型空间站倒是够用。

所以制约我们登月的直接原因就是没有更大运载能力的火箭。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实力。登月目前看来经济回报非常的不明显,甚至偏向烧钱,需要很多人力物力一起去完成一个并没有太大意义的事情。

人类已经登月六次,没有必要着急再去一次。


近些年,中国的航天事业也算得上的突飞猛进的阶段,天宫空间站已经开始全球征集国家参与,美国却遭到拒绝,狠狠地打了美国一个耳光。北斗全球定位系统组网成功,为全球提供精确的卫星导航定位服务,完美避免了美国GPS挟持。还有量子通信卫星一次又一次取得成功,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等等,中国航天成绩正在一步一个脚印,走出辉煌的战绩。

在探月工程上,我国的探月成绩可谓是硕果累累,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嫦娥团队斩获国际大奖,为我国月球探索和载人登月奠定了坚实基础。

嫦娥奔月成绩

在月球探索,我嫦娥系列探测器也是非常厉害,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携带玉兔二号巡视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

截至目前,嫦娥四号在月球已经完成24个月昼工作期,顺利度过667个地球日,据了解嫦娥四号的设计寿命为12个月,玉兔二号的设计寿命为3个月。目前都还处于非常良好的工作状态,为我国提供重要的月球探测数据。

目前,嫦娥五号目前已蓄势待发,预计在2020年11月下旬奔向月球,嫦娥五号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个部分组成。本次任务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完成发射任务,这也是长征五号系列火箭第二次应用发射,上一次应用发射还是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

嫦娥五号是我国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本次登月的重要任务,完成月球土壤采样返回地球。是目前我国航天领域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我们目前没有相关的经验,这次嫦娥五号的成功经验,将被用于载人登月任务中。

为什么我国到现在还不载人登月呢?

不是我国不愿意实现载人登月,而是登月难度大,必须有把握才能实现。曾经美俄太空竞赛,美国载人登月完成了6次,俄罗斯截止目前都还没实现登月,可见登月难度实在太大了。

载人登月难度有多大

我国载人登月实际上早已经就已经有了计划,预计最高在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目前,嫦娥五号的这次探测任务对于我国来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里程碑。如果成功了,嫦娥六七号均可以轻松实现采样返回,载人登月就不会太难了。那么我们一起来聊聊载人登月难度有多大?

载人登月对于我国来说,如果过早实现,必定会寻找他国帮助,很多技术还不够成熟,必须要经过反复测试才能保障有一定概率的成功。嫦娥系列飞船登月成功,一方面是为了探测月球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则是反复测试登月和返回的能力。所以载人登月必须要谨慎。

在实现载人登月任务,我国必须考虑到登月舱的设计,登月舱的功能必须保证宇航员安全登月,完成任务后携带宇航员从月球上起飞脱离月球,进入返回地球轨道。

在经济上来说,载人登月所耗费的成本是非常的昂贵的,过早实现载人登月,毫无疑问是为我国增加不小的经济负担,必须要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实现载人登月,才是最佳的选择。虽然月球有非常丰富的稀有资源,但是按照目前的技术和能力,还不足以利用和大规模开采的。

月球引力情况和我们生活的地球完全不一样,仅仅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载人登月舱脱离月球引力也是需要达到一定速度,至少是达到1.8km/s的速度。这个速度看似并没有登月脱离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但是登月所携带的燃料是有限的,要快速达到这一速度还是非常难的(脱离月球轨道没有火箭助推)。

总体来说,我国载人登月按照目前的技术已经不是特别艰难,但是我国科学家们还是按计划如期完成,争取在2030年前完成载人登月。美国看到我国的月球探索取得的重大成就,现在又一次启动登月计划,开始和中国开始竞赛,抢占月球底盘。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