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精选 >

刘德华不要400万出场费,也要5登春晚,是为了两个“平凡人”

2022-09-09 04:33:08 来源: 用户: 

吴京曾表示:上春晚不仅没报酬,而且服装道具都得自备。

郭德纲说过:春晚会给报酬,但最多不会超过5000元,毕竟拿过5000元的只有赵本山老师。

就连韩磊都吐槽过春晚的报酬,打车勉强能够吧,还是坐地铁吧,环保不堵车,还能富裕地留下点。

早知春晚规定的刘德华当然也不会为了报酬而上春晚的,不老男神第五次登上春晚舞台,其实就是为了两个平凡人而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刘德华、关晓彤和王一博演唱的时候,舞台后方缓缓升起了5头牛型模型。

其实这才是春晚舞台上最震撼人心的:五尊真牛大小的铜雕作品《五牛积福》。

它们是以1:1的比例精心制作而成,是百年非遗传承人朱炳仁、朱军岷的又一年度力作。

牛在我们国人的心中一直是踏实肯干、坚忍不拔、开拓向前的代表。朱炳仁大师特别喜欢牛,这副作品就是依据故宫珍藏名画——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设计而成。

朱炳仁是谁?

对铜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陌生。他是我国著名的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唯一代表性传承人,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四代传承人。故宫博物院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理事。被誉为“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

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朱大师,还是央视节目《开讲啦》。作为“运河三老”之一的他讲述自己与运河申遗之间的故事。由此了解到电视上的这位老人还是百年铜艺传承人。

对大多人来说,40多岁已经是知天命,安于现状的尴尬中年。可对朱炳仁来说,他的精彩人生才刚刚开始。因为他要从头开始学起铜艺,重振自家百年老字号——“朱府铜艺”的招牌。

万事开头难,从一个铜牌一个铜字开始,凭着自己吃苦耐劳、不断钻研琢磨的精神,在铜艺行业勤勤恳恳地打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作品。

2006年,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美的朱炳仁在一次意外事件中发现了“熔铜”技术,随后创作的熔铜书画艺术《阙立》,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他独创的熔铜艺术还得到了国际艺术界的高度认可,闻名艺术设计圈的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就曾邀请朱炳仁去欧洲进行艺术展览。

每一样与众不同的东西,其实都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熬过那些艰难的日月,“朱府铜艺”终于在朱炳仁的手中发扬光大,绽放在世人的面前。

你看,真正厉害且不放弃的人,其实都没有中年危机。

其子朱军岷

如果说朱炳仁开创铜雕新局面,独创“熔铜”新工艺,那“让铜进入寻常百姓家”,把它们带入到老百姓的面前,就不得不提他的儿子,“朱府铜艺”第五代传人——朱军岷,这位商业与技艺同样出色的铜艺大师。

朱大师的作品精美绝伦、无与伦比,但它离我们的生活太远。我们只能从电视上看到,在展览馆里摸到。艺术应该面向大众,为群众喜闻乐见,3000多年的传统铜器文化也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如何让它更接地气,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习惯,则还需要另辟新径。

朱军岷创立品牌“朱炳仁·铜”,开始了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探索之路。

他开设线下门店,入驻线上电商,借着传统文化复苏的东风,商业版图逐渐扩大。自此大师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品牌,走进商场,开始与商业相结合。

2014年,在故宫前院长单霁翔的邀请下,朱炳仁大师成为故宫文创顾问,单院长还力邀“朱炳仁·铜”入驻故宫文化创意体验馆。商业头脑敏锐的朱军岷再一次把握住了这次商机。

借由这个机会,“朱炳仁·铜”参与到故宫文化艺术创作上来,创造出了一系列故宫礼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同时与国内博物馆、景区合作,开发铜艺文创产品,打造贴合实际生活运用的精品,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这次登上春晚舞台的《五牛积福》就是这一文创作品的绝佳展示,是“朱炳仁·铜”顶级铜艺技术与国宝文化的完美结合。

五只牛五组不同形态,代表了不同的精神面貌。拓荒牛纳福,好运牛纳禄,旺家牛纳寿,如意牛纳禧,招财牛纳财。整组作品接地气,纳祥和,寄托了我们牛年的美好期望“春夏秋冬好,福禄寿禧财”,出场就鼓舞了人心,振奋起人们拼搏向前的精神。

从平面到立体,从唐代淳朴的画风,到现代风格的铜艺作品,“朱炳仁·铜”让传统艺术再次焕发了新的生机。

谁说传统文化就是高高在上,找准了商业切入点,它就是平常老百姓家的日常生活,吃喝玩乐都可以用到。

在传统文化与商业相结合的道路上,朱军岷成功了。

经历过不平凡的2020年,借朱大师的新品力作《五牛积福》,真诚地祝愿2021年的国人都能“‘牛’转乾坤,五福齐来”,安享新一年的平安喜乐!也祝愿我们的国家风调雨顺,万事太平,牛年大吉!

#朱炳仁铜上春晚#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