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精选 >

发展才是硬道理!美国终于读懂了中国,不介意做第二个基建狂魔

2022-09-10 08:19:17 来源: 用户: 

5月6日,拜登再次发表户外演讲,此次演讲主题非常的nice,甚至说很有看点。他把矛头直接指向美国的体制弊端:冗余的审批流程、缺乏对实业的关注,致使美国的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进而影响到了整个国力的提升。

拜登指出,中国正是因为加大了基础领域的投资,从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有超越美国的趋势。他希望从传统基建领域入手,与中国展开长期的竞争,为此其“罗列了一份投资清单”。由于不在演讲现场的缘故,一些数字比较模糊,就简单的作以总结吧。

基建领域:美国准备投资2.3万亿美元。拜登认为美国在宽带互联网和电动汽车研发方面已经落后于中国,而在公路运输等方面的差距更大。

举个例子,美国现有各种道路600多万公里,但其中超过三分之一已濒临寿命极限。同期中国公路总里程达到了501万公里,与美国总数相差无几。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公路大多为新建,这意味着物流效率将更为的顺畅,与美国的拖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意思的是,想必光靠嘴唇无法说动众人,拜登拿出了关键例证。他背后是卡希尔河大桥,一座已经有50年使用寿命的混泥土建筑。拜登强调:美国有成千上万的这种桥梁,急需得到重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得到民众的支持。

拜登这话非仅仅面对台下听众,其另有深意。目前拜登的“大基建”计划被卡壳,因为参众两院多数共和党议员反对的缘故,一直停留在纸面。但显然,拜登已经等不及了。在他看来,这是美国重塑影响力的绝佳机会,一旦丧失,必将追悔莫及。

然而,以拜登为首的美国建制派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基建领域投资收益低,投入大,短期很难回本。包括奥巴马、特朗普在内的政府曾付诸过努力,但全部以失败而告终。这背后牵扯了大量的资本和财团,让操盘手放弃短平快的金融融资渠道,去当默默无闻地“愚公”,除非美国改变国家体制不可。

不难看出,拜登或在以一人之力与整个国家体制为敌,其面临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话题回到正轨,拜登采取这般做法却也是权宜之计。由于中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初级化,深度地融于国际贸易体制,过去那种极端的打压方式已经走不通了。

换言之,除了与中国拼前景、拼未来,美国已经没有其他的方式与中国保持长期的竞争能力。当然此时的美国仍携有余威,还未出现明显的衰败迹象,看衰美利坚就有些不合时宜。就拜登当下的做法,简单的谈几点看法吧,借以预测未来的中美交往态势:

其一,合作仍为中美交往的主线,无论华盛顿承认与否,其与中国无法分割的事实不可改变。

中国是美债第二大持有国,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进口国,中国的产品在美国市场热销……中美经济深度绑定的情况下,对中国采取“301”调查等打击手段,往往适得其反。

中国有充足的手段应对美国的一切威胁,包括政治和军事手段。此外,中国经历了疫情危机,整个国家的精神面貌良好,其向心力甩美国民众不止一条街。

第二,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仍将存在,甚至会进一步拉大。

如同前文所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基建体系,便捷的物流渠道,简化的审评流程,会让中国产品以最快的时间抵达美国消费者的手中。中国速度已经得到了世界的公认,这点美国亦是心悦诚服。

总结一下:拜登提出的大基建方案虽符合美国的内情,但不具备可行性条件。如此下去,美国终究会失去它所依赖的全部优势。中国的发展是靠独立自主,而非战争和劫掠,我想这也是美国政客最值得反思的地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