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精选 >

程序员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引热议

2022-09-10 12:37:09 来源: 用户: 

【侨报网综合讯】在中国,很多程序员调侃自己为“码农”“IT民工”,而近日中国人社部的一份报告称,码农属于新生代农民工。随后,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4月21日,两名中天微工作人员正在编写代码。(图片来源:中新社)

程序员被纳入“新生代农民工”?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16日发文称,2020年北京市外来新生代农民工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占比达到50.1%,男性占比高于女性。其中,就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比大幅提高,比例为7.9%,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中增幅最大。对此,网民表示,新生代农民工算是对码农的官方确认了。

“大学本科毕业,在国有企业从事行政工作,应该不属于农民工群体。”“研究生毕业后,我在头部互联网企业从事软件开发工作(俗称码农),月薪近2万元(人民币,下同),难道也是农民工吗?”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划分,有不少网民表示困惑。

事实上,早在2019年官方就曾将程序员提入劳动民工的行列,不过更多解读偏向于将计算机列入劳动密集型产业。

网民认为,从事信息软件相关人群逐渐被贴上“工作寿命不长”和“工作强度高”的标签,而程序员实际和农民工的相似之处太多了,无非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一个在工地上,结果都是一样的,没法在大城市安家。

网民列举以下场景表明二者的相似度:传统农民工从事体力活,而程序员则在互联网公司“996”,不仅拼体力还拼脑力,甚至比传统农民工更累;传统农民工在食堂吃工作餐,也点外卖,背井离乡生活在出租屋,周末也不会出去玩,也没有高消费,大概率都在攒钱回家买房子,娶媳妇。

很多程序员表示,虽然之前自嘲为农民工,但现在官方定义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心里上是不舒服的。也有网民反驳认为,实际上互联网就是现在时代的新基建,从事信息软件相关人群就是积极参与新基建的农民工。

哪里的“码农”多,哪里信息经济就发达

信息科技(IT)正成为一个备受青睐的行业。去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城镇私营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分岗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数据显示,在城镇私营单位中,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城镇私营单位及城镇非私营单位中,该行业工资分别为85301元和161352元。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码农”几乎是高收入的代名词。

长沙《潇湘晨报》报道,有分析指出,哪里的“码农”多,哪里的信息经济就发达。北京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北京IT相关从业人员高达138.9万人,相当于沪深两地之和。众多互联网巨头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区域辐射能力,吸引了大量“码农”。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曾接受采访时提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和资本密集等特征于一身,是典型的高附加值行业。无论是自有经营的互联网企业,还是售卖软件的系统集成商,都有能力从下游公司收取高额利润,因而形成了“码农”行业的高收入。

专家:身份认定仅与户籍所在地有关

关于是否被认定为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服务专家、安徽省劳动学会常务理事汪张明表示,这与劳动力的学历、岗位、薪酬、等因素均无关系,仅与其是否为农村户籍有关。社保的缴纳与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定也并无关联。

据北京《中国商报》报道,依据户口性质,社保缴费类别可分为六种,分别是本市城镇职工、本市农村劳动力、本市农民工、外埠城镇职工、外埠农村劳动力和外埠农民工。

“只要出生在农村,户口在农村,身份就一直不会变化,在统计数据里始终都是农民工。”对于诸多网民的态度,汪张明还呼吁,农民工的称谓容易造成歧视性误解,建议尽快退出历史舞台。

新生代农民工又被称为新生代乡籍工。2010年1月31日,中国国务院在发布的《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乡籍工”这一提法。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日益壮大,并已逐渐成为农民工中的“多数”。(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