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精选 >

“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该如何区分?

2022-09-14 03:30:07 来源: 用户: 

腰痛是骨科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许多人一出现腰疼,马上就会联想是不是得了腰椎间盘突出,大家千万不要一出现症状就盲目自己乱治疗。能引发腰疼的疾病有许多种,其中最容易出现混淆的就是腰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这两种疾病。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详细进行讲解,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误解而延误治疗时机。

一看:有无腿痛

  据悉,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分为三种,一是只有腰痛,二是只有腿痛,三是既有腰痛又有腿痛。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腰4/5和腰5/骶1椎间隙,而坐骨神经正是来自腰4、5和骶1-3神经根,所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或有的从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外侧和足趾的腿痛。

  不同的是,腰肌劳损通常只有腰痛,因此鉴别二者首先要看患者有没有腿痛。

二看:压痛点

  对于纯腰痛的患者而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棘突或棘间隙有压痛,压痛点主要位于棘突旁,距离中线1. 5 - 3cm处,即背部中间。压痛时,可出现沿神经根走行的下肢放射痛。

  腰背肌劳损患者通常腰椎棘突间无压痛,而腰背肌局部有压痛,即在远离背部中线的腰背部两边的肌肉。尤其对于疼痛部位讲不清楚具体位置、按压也无明显压痛点的情况,更可能是腰椎间盘导致的腰背痛,专业称腰椎间盘源性腰背痛。

  从痛感来讲,腰椎间盘源性腰痛表现为隐隐作痛,而腰背肌劳损则是酸胀感性疼痛,甚至是剧烈疼痛。

三看:活动是否受限

  腰背肌劳损患者腰部活动度一般影响不大,通常是早晨起床或久坐起立时,腰背痛诱发加剧,相反活动开后可明显缓解。

  但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往往出现向前、后、左、右等至少一个方向的弯腰困难。

四看:影像学检查

  利用x光、ct或核磁共振来鉴别。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腰椎正侧位x片往往可见腰椎侧弯,相应椎间隙变窄,两侧不等宽,骨赘形成等。

  腰背肌劳损是指腰部肌肉,筋膜与韧带软组织慢性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以腰痛为主,检查脊柱外形一般正常。

  而ct或核磁共振则可准确发现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明确腰椎间盘是否突出。

腰肌劳损通常采用小针刀、理疗、按摩、针灸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对比较复杂,通常采用阶梯治疗,如保守、微创等,必要时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临床技术的成熟和手术水平的提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少等优点的微创手术已是治疗腰突症的一种优选的治疗手段。

邦德案例

70岁的嵇爷爷由于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四处求医,在医院向我们讲述了他的坎坷求医路。“做小针刀,一个多月,效果还是不好。在打针、贴膏药、吃中药、喝药酒这些方法我都试遍了。”

由于治疗不见效,半个月前嵇爷爷的病情加重到不能走路、不能起床。他说:“最近发现剧痛加重,走路走不到50米就要休息十几分钟。睡觉时只能蜷缩着侧睡、腿伸不直,翻身都困难。”

经过会诊,嵇爷爷为腰4-5椎间盘突出症,脱出的椎间盘已经严重压迫到腿部神经,因而针灸、牵引、小针刀等保守治疗已经达不到效果。因此,我院为老人采取了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将脱出的髓核摘除,从根本上解除了神经根所受的压迫,疼痛随即消失。

术后,嵇爷爷的腰腿疼痛症状迅速解除,恢复正常走路、睡觉也不受影响。

嵇爷爷开心的说:“邦德骨科医院的医生精干、技术好;态度也好、热情周到。手术做得非常成功,我从内心里感谢他们!”

●椎间孔镜技术●

手术在透视下行经皮穿刺,经椎间孔入路完成,微小皮肤切口,对椎管内无干扰,于椎间孔镜下取出突出变性髓核组织,创伤小,不破坏椎旁肌、韧带、不影响脊柱稳定性,通过椎间孔镜能清晰观察到椎管和神经根,内镜直视下取出突出变性髓核组织。

(术后走路、抬腿等恢复正常)

在彻底切除突出或脱垂髓核的同时,清除骨质增生、治疗椎管狭窄、可以使用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纤维环等。由于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是在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因此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纤维环的完整性和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在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被国外脊柱专家称为椎间盘突出症的终极疗法。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