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精选 >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2022-09-18 04:33:06 来源: 用户: 

一般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孩子越小,影响就越大。最简单的,父母不给东西吃,孩子就会饿死;吃得不好,孩子的营养跟不上,就会发育不良;精神上关爱不够,孩子的精神世界就会残缺不全。换句话说,会有性格缺陷。

哪怕上了大学,毕了业,找了工作,结了婚,也得靠父母。

为啥?!

结婚买房得靠父母掏钱吧?

甚至还得靠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给你掏钱。当然,这也是老一辈人有退休工资、有医疗保险,能够自保做前提。如果他们自身生活还挺困难,那没办法,不但帮不上什么忙,还可能转化成谈婚论嫁时的负资产。这是没办法的事。

进一步说,结了婚,组建了小家庭,有了孩子,就可以不靠父母了吗?

答案是,更需要父母。

最现实的,要靠父母给你看孩子。

指望花钱雇保姆看孩子?有这种可能性,但没有普遍性。

话都说到这儿了,不妨啰嗦几句。

个人手里钱多钱少都是小事。

问题的关键在于,保姆和雇主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指望人家像看自家孩子一样给雇主看?

有点难。

从某个角度说,雇保姆看孩子更像是一场赌博。而且是拿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来赌。

当然,只要肯花钱,高质量的保姆一定能找得到。哪怕是米国常青藤学校毕业的、又年轻又漂亮的保姆,也能找得到。但是,那个工钱,一般家庭能不能出得起?

老话说,漫天要价、贴地还钱。不管谈事儿还是说话,首先要考虑到主流人群。极其富有和极其贫困的都是极少数和非主流,研究和参考的意义不大。

现实社会,普普通通的小家庭,夫妻俩都得干活,都得上班,都得挣钱。不然谁还车贷?谁还房贷?

最起码,得给孩子挣奶粉钱吧?

不知道“母乳喂养好”还有没有人提,因为奶粉产业是一项非常赚钱的生意。

气焰最嚣张的时候,卖奶粉的甚至花钱买通了医院妇产科的大夫。孩子刚出生,大夫就主动给产妇推荐某某牌子的奶粉。

很多年轻人因为没受过医学训练,没有足够的医学常识,很容易中招。孩子刚出生,喝哪种口味奶粉会有习惯性和依赖性,一旦喝上了某个牌子的奶粉,再换牌子,孩子大概率不喝。

从卖家角度看,只要让一个孩子喝上他们厂的奶粉,最少,半年利润稳稳到手。

奶粉这玩意儿,有个名色,叫“快消品”。

也就是快速消费品。给小孩子吃奶可不像大人,一天吃三顿。

是孩子啥时候饿了都得喂,不分白天黑夜。尤其是现在,社会无条件好了,大家都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几百上千的一罐奶粉,撑不了多长时间。

而且奶粉厂家会通过各种渠道的广告给消费者洗脑。比如说,由于孩子吸吮,年轻女性的乳房会变形,会变得松垮下垂,会不坚挺不漂亮。还通过各种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暗示告诉产妇,如果乳房变形,妻子会失去对丈夫的性吸引力。

“一孕傻三年”不是空穴来风,生孩子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都是一场大考验。

这还不是最坏的。

最坏的情况是奶粉里掺了三聚氰胺。

是那些花了大价钱还买了假冒奶粉造成的“大头娃娃”。

把罪恶之手伸向婴孩的黑心奸商没有良心,他们不配得到原谅。即使不能受到法律最严厉的惩罚,他们也应该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受到万人唾弃。

受害儿童的父母几乎没有机会能接触到生产毒奶粉、毒牛奶、假奶粉的奸商。

如果能和奸商面对面,受害者能把残害自己孩子的畜生扎成筛子。

不管怎么说,受害的孩子和他们的生活已经彻底被毁。

扯远了。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极其巨大。

不光是以身作则,做个榜样的作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孩子结婚。

不管是小伙子找老婆还是大姑娘找女婿。

做父母的首先要做什么?

会发动所有亲戚朋友,会自己亲自上阵,全面打听未来儿媳妇或者未来女婿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对方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所有资料。

为啥?!

道理很简单。

不是“龙生龙、凤生凤”那么简单。

家风、门风的影响非常厉害。

我有个朋友,学习非常好,学历非常高,虽然我不知道他回家打不打老婆,但我确定以及肯定,他爷爷打他奶奶,他父亲打他妈妈,他叔叔们打他的婶子们。

不是一年半载打一回那种打,是三天两头打老婆的那种打。当然,还是那句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前,农村人打老婆,根本算不上什么事儿。

从某个角度看,婚姻的实质更像是一场赌博。

赌的是生活质量能够一路走高,对方能一辈子对自己好。

但夫妻恩爱、相敬如宾的概率比较小,把结婚离婚当成过家家那样随便的情况也非常少。倒是吵吵闹闹搭伙过日子的情况比较常见。

为什么说婚姻是终身大事?

头婚、二婚和三婚能一样吗?

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只要头脑正常,家庭条件允许,个人条件不错,一定会选个年轻漂亮有文化、正直上进家世好的未婚小年轻。

如果婚后才发现俩人不合适,夫妻双方有一方隐瞒了重大性格缺陷、重大身体疾病、重大家族黑暗史等等……

会衍生出一系列麻烦。

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麻烦等级和危害程度也会因为双方利益的捆绑程度而有所也不同。

例如,刚结婚没有一年半载,也没生孩子,也没什么财产纠葛,俩人觉得不合适,领完离婚证,一拍两散,对两人的伤害最轻。

如果婚后俩人有了孩子,甚至有了不止一个孩子,再离婚,麻烦指数极高。

硬要凑合,不甘心,它像一个伤口一样持续流血;想要及时止损赶紧离婚,牵扯到财产分割、孩子抚养、人际关系重组等等,巨麻烦。

离婚还有个什么毛病,对有正式编制的公务人员隐性伤害不小。

至少在提拔方面、在领导眼里,个人形象会受到影响。

同样条件下,机会先给别人。

有些东西是藏不住的,怎么藏都藏不住。

换句话说,什么东西都怕查,一查一个准。

但是“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任何时候都要听从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如果感到婚姻带来的是无休止的伤害,那么,离婚就是最佳选择。

二、

也许有人会说,茶叔,我和你一样,是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出身,也是个学渣。

也和你一样,多年来,一直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既没啥特长,也没啥过人之处;既没机会接触跨阶层人物,也交不到超级厉害的朋友,更谈不上事业有什么发展前途。撑破天,发笔横财,在别人眼里就是个暴发户。这辈子就这雕样了,我能不能随心所欲,想干啥就干啥?!

正确答案是,不行。

因为,学坏三天,学好三年。

放松放纵容易,自律克制太难。

需要弄明白的是,一个人,不单单是一个人。

还是别人的儿女,还是别人的父母。

如果行为触犯了法律,自己孩子的升学、就业、择偶会受到很大影响;自家兄弟姐妹孩子的升学、就业、择偶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严重违反了社会公序良俗,用农村土话说虽然没坐过牢,但名声臭了。将来ta孩子找对象就会很麻烦。

老百姓土话说,“鼻子底下有嘴”,人家会打听,会问,没人愿意跟一个声名狼藉的人做亲家。

以前,有句顺口溜,叫“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处处不养爷,爷当个体户。”说的是个人创业好像很潇洒、很自由。

茶叔以干了18年街头小贩的人生经历做保证,以接替父母第1批个体户摊位做小买卖的身份保证,第1批个体户大多是社会边缘人群,是生活所迫、被逼无奈才走上了个体户之路。当年但凡有别的活路,没人愿意干个体。

首先是社会歧视。

其次没有社会地位。

再就是没人愿意当一个受气包,老百姓土话叫“下不来架”。别人花钱买东西,自带优越感。说长说短,说咸说淡,好听难听,侮辱人骂人的话全都得听着。

受不了这个气,根本不要做买卖。

觉得自己是所谓的“老板”,牛bi哄哄,跟顾客吵架,甚至打架?有这种心态,离关门就不远了。

那年代,普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是“双职工”,铁饭碗、有保障,还能住在有抽水马桶的红砖楼里。一年四季旱涝保收。

不光工资高,生活条件好,还是城市户口,在农村人面前是碾压级的存在。而且单位上发油、发米、发面、发水果、发手套、发衣服,……什么都发。

市民小孩子上的是幼儿园,农村念的是育红班。单单硬件设施就没法比。

实事求是的说,茶叔小时候,觉得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住进那种带自动抽水马桶的二层红砖宿舍楼。现在的年轻人没经历过80年代物资匮乏的年代,可能理解不了。但事实就那样。

所以说咱们中国的发展就是这么神奇,忽然之间,什么都有了。飞机,地铁,高铁,火车,住宅楼,汽车……跟小时候看过的外国电影、电视剧里一模一样。目前,还有大幅度超越的趋势。

扯远了。

不管在家还是出门,不管靠父母还是靠朋友,都只能是权宜之计。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换句话说,如果有指望别人、依靠别人的思想,很难过好这一生。

(茶叔原创随笔《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2022年03月13日11:46分)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