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精选 >

历史上我国有哪些银行破产了,破产后用户的存款是怎么处理的?

2022-09-25 05:24:06 来源: 用户: 

新中国成立至今,有且仅有两家银行有过破产的经历,一家是海南发展银行;另一家则是河北省肃宁县尚村农信社,另外还有一家挂了一半的汕头市商业银行,后来又重组成功。

海南发展银行

海南发展银行是1995年成立于海南省海口市的一家商业银行,注册资本16.77亿元人民币,由海南省政府控股,一共有包括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在内的43个股东。

股东背景实力不可谓不强大,但是海南发展银行仅仅撑了不到3年,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公告:由于海南发展银行不能及时清偿到期债务,决定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其实海南发展银行一开始的势头是蛮好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个是97年海南发展银行接收了海南省5家破产的信用社的债权,并且并入了其他28家在营的农信社,这些农信社违规放贷的情况很严重,再加上海南省的房地产泡沫破灭,最终导致海发行账内不少的贷款难以收回,发生挤兑,导致破产。

海发行的破产,对于储户的影响倒是不大,最主要的影响是企事业单位的存款,因为当时人行指定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债权债务,对其境外债务和境内居民储蓄存款本金及合法利息保证支付,其余债务待组织清算后偿付。而海发行直到2015年有记者采访时,其清算组依然存在,整整过去了18年的时间了,当时的企事业单位即使能拿回存款,因为通胀的因素,资金的价值都已经大大贬值了。

河北省肃宁县尚村农信社

河北省肃宁县尚村农信社破产的时间则比较近在2012年,不过这家农信社的破产并没有引起市场上太大的反映,因为破产时,肃宁农信社的债权债务关系较为简单,它的债权人中已经不存在个人的储户了,而职工的劳动关系问题也已经妥善解决。仅仅剩下与农业银行吴桥县支行和北京银行绿港国际中心支行的债权关系尚未完全解决,所以基本上没有形成任何影响,甚至央行连指定托管行都没有。

汕头市商业银行

汕头市商业银行是1997年由汕头市13家农村信用社合并组成的。不过由于高息揽存、挪用资金和账外贷款等一系列经营问题,导致出现支付危机。成立仅4年左右,2001年的时候,汕头商由于坏账资金较高,无法向私人储户偿付的债务,被中国人民银行勒令于2001年8月起实施停业整顿至今。到2008年的时候汕头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13.98亿元,负债总额68.82亿元,净资产-54.84亿元。

但是汕头商业银行运气好,因为仅仅局限于一地,总规模较小,总的负资产仅为50几个亿,不像海南发展银行涉及全省,并且还有部分跨省及境外债务。所以最终在十年后,被侨鑫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接收并重组改制为广东华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总结

从上述而言,历史上我国仅有两家破产倒闭的银行,且其对于个人储户的债务都是全部解决了,真正的受损伤的是企事业单位的存款,就像此次建行接管包商银行一年,对于储户的资金兑换不受影响,但对于企业事单位5000万元以上的对公存款和同业负债,则要由接管组和债权人平等协商解决。

所以说对我们个人而言,商业银行的破产影响不大,虽然说目前出台的《存款保险条例》规定,仅在50万元的本息以内全额偿付,超过的必须按照等待清算,但一旦实际遇到,估计还是会全额偿付。


截止目前,提起国内破产的银行,能够想到的也就一家,即海南发展银行。这已经成为知名案例常常用来警醒金融市场的风险防范意识!

说实话,已经倒闭超过20多年的海南发展银行,至今为止仍旧有很多储户的钱没有兑换,扯皮说不清道不明的事一大堆,二十年后,海南发展银行的破产清算工作至今没有完成。因为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国银行业尚没有实施存款保险,也使得很多储户不能得以赔付。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但不足三年就宣告破产,速度之快也是令人瞠目结舌的!可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当时作为国内经济泡沫的中心,海南这一时期的房地产市场几近疯狂了。据统计,截止1993年底,在海南注册的房地产公司已经高达4830家,约占当时全国房地产企业总数的15%,注册资本高达500多亿。一句话,海南作为国内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经济在当时已经热的一塌糊涂了!

正因为海南经济过热,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大量外来资金可能要撤出的情况下,在中国信托产业进行第四次调整的形势下,成立了“海南发展银行”,注册资本为16.77亿元(其中外币5000万美元)。而银行是由海南省政府控股,一共有43家股东,主要包括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北京首都机场等。

尽管看上去资产很优化,但最终却被挤兑风险而搞垮,甚至动用了存款准备金来应对挤兑。由于在1997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下,整个国内的金融体系都面临着流动性风险,老百姓已经开始对银行体系的不信任达到历史最高,再加上海南发展银行并购当地信用社后,出现无法兑付的现象,引发储户大面积恐慌,最终纷纷挤提存款,危机爆发。


这个问题我也很感兴趣,我国的银行大部分是国有的,那么我国的银行到底有没有破产的呢,破产了以后用户还能不能拿到存款呢。

众所周知,所有投资理财产品中,银行存款是最安全的,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大的银行破产的案例,在金融危机中并不少见。

我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只有两家银行因为经营不善而破产:海南发展银行和河北省肃宁县尚村农信社。

一、河北省肃宁县尚村农信社

“大约10年前,记得当时农信社到我们村里宣传,希望大家能够把存款放进去,美其名曰融资。存1500元到农信社,才能获得贷款5000元的名额,如果不存,就没法贷款。” 彼时他存钱进去以后,却发现跟大多数人一样,无法贷出款来,他方才明白这只是尚村农信社吸收存款的伎俩。后来,他将自己的存款取出,再后来,该农信社便停止营业了。

事实上,在尚村皮草交易市场旁边,仍然有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点,但据其工作人员介绍,该网点并非尚村农信社,而是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冉村分社,跟尚村农信社并非同一个机构,彼此之间也没有关系。

截至2010年末,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仍超过4000亿元,不良率超过7%,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不到90%,历年亏损挂账超过500亿元。中西部、东北地区农信社不良率整体偏高,农信社改革虽然取得重大进展,但仍步履沉重。

据了解,数年前多数村民均在该农信社有过存贷记录,并在其破产之前及时将存款取出。

二、海南发展银行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1997年底,城市信用社引发的海南金融问题第一次大规模显现,5月海口人民城市信用社主任陈琪作案潜逃,这一事件导致储户恐慌出现集中提款现象,随后,支付危机波及海南十几家城市信用社。

1997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关闭海口市人民城市信用合作社等5家违法违规经营、严重资不抵债、已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城市信用社。其债权债务由海南发展银行托管,全省其余29家信用社除一家仍独立经营外,全部并入海南发展银行。接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总资产为137亿元,总负债却为142亿元,资产几乎全为无人问津的房产。

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1998年3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在陆续给海发提供了40亿元再贷款,之后决定不再予以资金支持;海南省也动用7亿元资金企图挽回局面,但以无力回天。为防止支付危机进一步蔓延,化解金融风险,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当机立断,宣布1998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期间产生的挤兑风潮,但储户排队取款最终都能将存款取出,且大部分储户将取出的存款又转存至工行。

历史上几乎每次金融危机,都会伴随着大的投资银行破产,最近的就是08年金融危机,美国的花旗银行、美国国际银行、美林证券这些几近破产的银行都因美国注资而保全,最惨的是雷曼兄弟,没能等到政府的救助最终申请破产。


从新中国刚建立时,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是没有银行破产这回事的,为什么?因为那时银行都是国有的、全民所有,且只有5大行,即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下面我们再说下,新中国以前和改革开放后,有哪些银行破产了,以及破产后是怎么处理的。

一、历史上有哪些银行破产

1、近代最大的金融风波--阜康钱庄倒闭

近代银行破产最有名就是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倒闭了。

童元松评论说:“1883年爆发的金融风潮是19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次,是由胡光墉囤积生丝投机失败引起的。”

其中胡光墉就是胡雪岩大名,胡雪岩名光墉,字雪岩。虽说阜康钱庄的倒闭是由囤积生丝引起,但这里也跟李鸿章和左宗棠之间的党争有关。

2、改革开放第一起银行破产——海发行倒闭清算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两年十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简称海发行)。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倒闭的商业银行。

海发行关闭主要原因是:当时海发行不良资产过多,及当时海南房地产泡沫影响。现在海南还有当年留下的烂尾楼,可见当时炒房有多夸张。

二、银行破产后怎么处理

1、2015年前,新旧社会两重天

新中国以前,在旧社会,钱庄、票号等破产了,老百姓只以自求多福、听天由命了,拿不回来只能自认倒霉。

改革开放后的银行破产,主要通过行政干预来保障老百姓的银行存款安全。

像海发行的破产案例,一般储户的钱都拿回来了,主要是欠企事业单位的存款。因为当时央行指定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债权债务,并保证支付境外债务和境内居民储蓄存款本金及合法利息,其余债务待组织清算后偿付。

2、2015年后,银行存款有了制度性保障

由于商业银行的大量增多,商业银行特别是较小的商业银行,有时会面临挤兑的压力,破产的可能性也是存在。于是,国家出台了《存款保险条例》。

2015年5月1日起,《存款保险条例》正式施行。《条例》第五条明确规定:

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存款结构变化、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调整最高偿付限额,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执行。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被保险存款账户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并计算的资金数额在最高偿付限额以内的,实行全额偿付;超出最高偿付限额的部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

这里要注意的是:只赔付存款本金和利息,其它金融产品是不受保护。

所以,你去银行存款,小于50万元的大可放心,哪怕银行发生倒闭危机,出现挤兑也不用慌张,国家有保障的,你的钱是可以全额拿得回来的。

欢迎您关注「@财富总动员」每天为您分享最新金融资讯!


历史上我国真正意义上破产倒闭的银行只有两家:海南发展银行和河北肃宁尚村农信社。

海南发展银行(简称海发行)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四家发展银行,海发行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含着金汤匙于1995年8月18日正式开业。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动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2012年被平安银行合并)被称为“发展银行”序列。

背靠省政府和多家国企股东,资产实力和规模都非常强大。

但是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兼并海南信用社,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等问题,成立短短未满三年,就爆发了储户挤兑浪潮,引发信用危机,在耗尽所有银行准备金和人行提供的救助金之后,于1998年6月20日被央行关闭,终年2年零10个月。

海发行被关闭后,海发行所有债权债务都由工商银行托管,但是根据相关消息,虽然其破产已经过了20多年,但是储户仍然有未得到全额赔偿的,破产清算工作至今仍未完成,储户利益也未得到100%的保证。

河北肃宁尚村信用社

河北肃宁尚村信用社成立于1956年,算是历史比较悠久的一家农信社。但是随着农信社改革发展的进程,成立时间越久的信用社包袱也就越重,不良率过高,资不抵债,于2001年开始停业,营业执照也被工商局注销收回,2004年金融牌照被银监局也收回。

比较庆幸的是,尚宁农信社存款结构单一,很早之前就已经没有发生存贷记录,周边储户在该农信社停业之前都已经将存款取走了,没有存款户,所有社员也完成妥善安置,因此不用考虑储户存款的清算赔偿,在停业11年后最终宣告破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家被批准破产的农信社。

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发布

通过以上两家银行的破产,意味着银行也不是百分之百安全。因为银行也是一家企业,需要谢陈代谢,会优胜劣汰,可以破产倒闭。

不过结合两家银行的破产倒闭案例,我国缺少针对银行破产的相关法规,因此在2015年5月1日,我国的《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发布施行,填补了这一法律空白。

其中规定,凡事在央行注册登记的银行,必须为储户购买存款保险,而存款保险足以覆盖银行99%以上的储户存款得到保障,并且如果银行发生风险而倒闭,国家也不会提供救助金,为银行兜底。而单一储户在同一家银行机构,可以享受无条件赔付50万以内的存款。

银行破产自此以后可能会成为常态,市场的优胜劣汰不仅针对普通经营性企业,也对银行同样有效。


在国外,银行倒是真的倒闭破产过,就像英国的巴林银行,日本的日本振兴银行,美国的雷曼兄弟。

但要是在中国,很多人都会不相信银行也会破产。然而在1998年的时候,中国还真有一家银行倒闭过,这也是中国第一家倒闭破产的银行,海南发展银行。

1,某种程度上说,是房地产造就了海南发展银行

1988年,海南从广东分离开来,独立建省,并成立海南经济特区。在那个时候,海南是商机无限,只要你敢闯打拼,有稍微有些脑子,就可以在海南大赚一笔,成为有钱人。

当一个地方的人越来越多,那这个地方的资金也会越来越多。不得不说,不论是在哪里,资金都非常喜欢房地产,就算是90年代的海南也不例外。

1988年的海南,商品房的价格在一平方1350元左右,这个价格怎么说呢,相对比,那时北京的房价,大概是在1600元到1900元这个区间。

到1991年,海南房价涨到1400元。嗯,3年涨50,这算是挺正常的,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但等到第二年,竟然暴涨到一平方5000元,再到1993年,竟然涨到不可思议的一平方7500元!

要知道,1993年的时候,人们的平均工资也不过一年3236元!像这种情况,普通人是根本没有可能在海南买房的。

为了抑制经济过热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各种整顿措施迅速下达,经济终于冷却下来。但这个冷却,没想到竟然是直接降到0度以下,大批外来资金撤走,留下一地的烂摊子。

外来资金是撤走了,但当初给他们做担保的信托公司就麻烦了,毕竟他们是做担保的,得收拾这堆烂摊子。可就算把他们都卖了,也收拾不了这么大的摊子,最终还是只能政府出手。

当时正处于中国信托行业的第四次大整顿,信托公司们要么停业整顿,要么就在政府的主导下转型成证券公司,或组建成商业银行。后来经过一番研究,最终决定,把这些信托公司都整合起来,组建成一家商业银行。就这么的,1995年8月18日,海南发展银行正式成立。

如果不是房地产泡沫,那几家信托公司就不会遇上大麻烦。不会遇上大麻烦,那几家信托公司也不会被整合成一家银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还真是房地产泡沫造就了海南发展银行。

2,新加入的信用社,给海南发展银行埋下了隐患

整合一家银行,那些信托公司的债权债务关系自然而然的被海南发展银行所继承。刚刚成立,那几家信托公司的债务就被认定为44.4亿,后来又被认定为50亿以上。但是呢,海南发展银行的注册资本,不过也才16.77亿。

也就是说,海南发展银行想发展得越来越好,就必须想办法去赚钱,把信托公司转嫁给他的债务还清楚了。因此刚开始的海南发展银行是鼓足干劲的在赚钱,到1996年底,海南发展银行的资产规模达到86亿,各项存款40.5亿,各项贷款36亿,1996年的利润1.25亿。

照这个趋势,海南发展银行是很有可能还清债务,从此无债一身轻的。但是进入1997年,新的麻烦就找上海南发展银行了。

1997年6月30日,央行通过统计,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海南的34家信用社,资金总计137.08亿,负债却达到141.53亿,也就是说现在把现有资金全部拿去还债,还是会有4.45亿的缺口。一旦发生居民大量提款的情况,那这些信用社也将会面临破产倒闭的结局。

于是在1997年12月16日,央行决定将这些信用社一起打包,并入海南发展银行。这下子,海南发展银行就真的悲剧了。

之前信托公司欠的钱还没还完,现在又多了二三十家信用社的欠款,海南发展银行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而且别忘了,97年,索罗斯正在经济领域上进攻亚洲,当时中国的金融体系也是岌岌可危,很多人觉得钱放在银行里不安全,还不如把钱取出来放在家里。

还有个问题。人们把钱存在信用社的时候,利息是20%,甚至还以上。但是被海南发展银行兼并后,就只能拿到7%的利息,说白了这就是违约。很多人瞬间就不高兴了,马上跑到海南发展银行,要求把钱都给取出来。

随着过来取钱的人越来越多,海南发展银行的处境也越来越危机,第一他没有那么多钱,第二大部分钱都贷款贷出去了,在这种情况下,海南发展银行只能向央行借钱。

央行也很讲义气,立马就拿出40亿,但没想到竟然还是不够用。到98年3月,央行直接拒绝借款,这下成为压倒海南发展银行的最后一根稻草,跑过来要求取钱的人越来越多,市场恐慌越来越严重。再加上贷款又一时收不回来,还找不到人借钱,海南发展银行就只剩下最后也是最坏的一条路,破产倒闭。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海南发展银行关闭,停止一切业务活动,进行财产清算。

3,房地产要再背一次锅

如果不是信托公司的债务问题,海南发展银行就不会成立。如果不是信用社的债务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也不会那么快的关闭。但信托公司和信用社的债务,又是从哪来的呢?

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房地产。毕竟90年代初的海南,房地产过热,人们手中只要有钱,就会想着去投资房地产,很多人甚至是贷款借钱的投资。

然而等房地产的热度降下来,房价是下跌了,但债务却是一分没少,债务人还不上钱,信托公司和信用社们收不回贷款,久而久之就形成坏账,随着坏账越来越多,麻烦也就越来越大。

再看看现在,很多人都要花二三十年去还房贷,这么高的房价,在看看海南发展银行,是不是值得我们去警惕呢?


中国历史上只有一次银行破产的案例

那就是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倒闭

银行倒闭分两种情况:央行倒闭&某个商业银行倒闭

如果是央行倒闭,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啦!这说明整个经济崩溃,不仅仅是金融危机来了,更是一个国家的动荡来了。

这个时候,能不能要回来钱不重要,能保命,能吃上饭就是最好的状态。当然,这种情况可能性太小,所以我们还是重点说说第二种情况:某个商业银行倒闭!

那就是刚才说的海南发展银行倒闭。

海南发展银行倒闭,20多年过去了,至今清算工作仍没有完成。

我国从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开始施行《存款保险条例》。《条例》明确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银行存款最多存50万。

当然,如果银行破产了,随之而来的危害也会出来,金融危机来临。

所以国家都会采取措施,有了以前的事情做参考,目前中国的银行不会轻易倒闭的。


历史上面破产的银行就是海南发展银行这一家银行,没有其他的银行破产。海南银行破产之后,工商银行受到中国人民银行的指派,要求承担起海南发展银行的所有的债务等,然后给用户的存款以及利息进行支付。

在海南发展银行破产的时候,《存款保险条例》还是没有出台的,直到2014年,相关的《存款保险条例》才正式出台。为了避免海南银行给用户的存款带来损失,国家也是要求工商银行来偿还存款和利息,也是为了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降低损失。

如今银行再破产,最高只能赔付50万元

假如现在的银行破产了,那么只能按照《存款保险条例》的规定进行赔偿,也就是单个人在同一银行的存款,最高本金和利息赔偿50万元,范围就是银行存款类,不包括银行销售的保险,基金等。如果用户在银行买入非存款类理财产品,不在银行的赔偿范围内。存款保险条例只包存款类。

实际情况

实际情况,现在的银行非常重视风险控制,越是专业的银行,越是加大对于风险的控制水平和力度,比如有专门的风控技术处理人员,还有专业的催收坏账人员,这些都是为了降低银行损失,降低风险对于银行的影响。

目前最安全的银行就是国内的六大银行,也就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银行。这六大银行是国内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地方的农商银行和城商银行在风险控制上面也加大了投入,但是在对于风险的控制管理水平上面还是不如大型的国有银行,也不如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但是倒闭的可能性不是太大。

点个赞吧,欢迎关注我,享受理财带来的幸福。


其实,用破产来定义出现问题的那几家银行是不够严谨的,因为中国的特殊国情,是不能允许普通老百姓的资产大面积的灰飞烟灭。存款保险制度也是在事发多年后缓缓来迟,而具体的条款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如果严格来说,我们只能说市场经济以来中国出现问题的银行有哪几家?实际上,近代以来不少的银行都经历过业务的拆分,资产重组等,比如大家熟知的交通银行,但是由于当时是计划经济体制,很多的改革与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并不为人所知。

下面我们来看看最近出现问题的几家银行。

海南发展银行。

倒闭原因:海发行破产出现在1998年,那时有两个重大事件,海南房地产泡沫和亚洲金融危机。海发行本身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而且盈利能力可以说是相当好。而最后把自己玩死的原因是典型的功夫没练到家,又想当大哥。海南省的各地信用社高息拦存,经营混乱,结果混不下去,大哥振臂一呼接下烂摊子,后来大哥也顶不住了,求救央妈,可是央妈奶水有限,只能目送大哥离开。

处理结果:工商银行接管,个人储户保证全额兑付,企事业户成立清算组,但至今账也没算清。

河北肃宁县尚村农信社

破产原因:农信社的问题一般都很类似,由于地方机构自己管理,所以不够透明,大家乡里乡亲的,人情大部分时候就代替了制度贷款坏账率高,以贷转存等等违规操作很严重。需要说明的是该信用社并没有发生挤兑危机,而是在银监会的督促下走破产程序的,执行方为河北省政府。

处理结果:由于是村镇银行,规模较小,处理的很平静,只有和其他两家金融机构有债务关系。

汕头市商业银行。

破产原因:出身不好,几家信用社拼凑起来的,资产状况差,加上经营不善,坏账率很高。

处理结果:汕头市政府引进侨鑫集团,哈尔滨商业银行等,重组成立了广东华兴银行,个人储户由华兴银行接管。而法人业务由市政府承担。

包商银行。

原因:包商银行被托管是2019年5月份的事,当时在银行业引起了不小震动,原因据说是主要股东明天集团违规占用大量资金,导致逾期,包商银行没有足够资金维持经营,信用评级不断被下调。

处理结果:建行托管一年,前段发了公告,个人存款可以全部兑换成建行的,不过不是硬性要求。业务也照常在进行,后续的结果拭目以待。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的银行业正在步入市场化,自负盈亏,破产倒闭也会成为正常情况。因此采取的保护储户的政策则是存款保险制度,个人50万的额度,记住是存款,不是理财!


楼上很多朋友提到的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银行,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下,中国金融业出现的风险极少,几乎没有银行破产,出现危机后,也通常是通过重组来完成清算,极大程度保证了老百姓的财产安全。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当时的金融系统因为政治环境影响,非常脆弱。

有一年路过沈阳,去参加了在张氏帅府故居旁边的沈阳金融博物馆。这是在民国时期的边业银行旧址上重建的博物馆,有那个时代鲜明的特点。

边业银行最早成立于1919年。到1925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后,胜利方张作霖实际控制了边业银行。到1931年,边业银行的业务大幅扩张,在全国范围有30多处分支机构,有200多名员工。

“九一八事变”后,边业银行的奉天总行,被日本占据,并入了“伪满洲中央银行”。张作霖父子将原天津分行,改为边业银行新的总行。因为其他股东纷纷撤资,此时的边业银行基本已经成为张氏家族的私家银行。

1937年“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变相被软禁,边业银行也随之停业。

到1944年左右,原东北实例,试图让边业银行重新开业,但后来随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奉天边业银行被日军占据后,银行中所存大量黄金、银元、寄存品、抵押物,被日军洗劫一空。之后,日本在奉天通过发行新的货币,搜刮老百姓财富。

在动荡的环境下,流离失所,更别说保障财产安全。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和平吧。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