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精选 >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你的童年挨过打吗?

2022-09-27 20:06:07 来源: 用户: 

第一次听到这个节日,我觉得这种节日是应该宣传宣传。

我小的时候是挨过打的。早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课堂作业写得慢,推迟了老师的下班时间,老妈去接我的时候丢了人,回来关上门就开打;再大一点,带着小六岁的弟弟一起玩,闹得厉害了,两个人便站在一起轮流挨打;考试成绩差了、看“杂书”、看露天电影不想回家,都是挨打的绝佳理由。

直到上高中,成绩下降地厉害。老妈不打我了,自己一个人偷偷哭着给我写信。

说实话,那封信对我的震撼,远比以前多年的打更厉害!

打,只能告诉孩子“你不能这样”;交流,才能告诉孩子“你为什么不能这样”。

打,会让孩子认为“我不爱你”;谈心,才能让孩子知道“我只是希望你更优秀”。

然而,小时候多年的挨打精力,在我内心仍然是一种创伤。

为了疗愈这种创伤,高考的第一志愿,我报的就是心理学专业。

……

后来我有了自己的女儿,无论她怎样惹我生气,我也没打过她一下。

这是我对她的承诺,也是我对过去自己的救赎。

————

ps:戴安娜·鲍姆林德将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一是父母对待儿童的爱,即接受—拒绝维度(爱与不爱);二是父母对儿童的管教,即控制—容许维度(管与不管)。

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爱而且管)、专制型(管但不爱)、溺爱型(爱但不管)和忽视型(不爱也不管)。

权威型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理解并尊重,经常与孩子交流,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孩子,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同时他们对孩子有较高的要求,对儿童不同的行为表现奖惩分明。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许多积极的影响。

其它三种方式对孩子都有不良的影响:

忽视型的家庭容易养育出不成熟、不理智的孩子;

溺爱型的家庭容易养出任性、跋扈的孩子;

对孩子动辄打骂的则是专制型的家庭,容易养育出懦弱、抑郁的孩子。

让我们爱孩子,理性地管孩子,不打孩子。


從小我是小乖乖,爺奶伯叔都喜愛。哥哥姐弟送野果,還有大刀手槍木帆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