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有一个年轻人,在看到一条推送新闻后,好奇心使他点了进去,这个新闻讲的是从小失去双手的姑娘,如何活出自己,用脚代替手,进行各种活动,

有一个年轻人,在看到一条推送新闻后,好奇心使他点了进去,这个新闻讲的是从小失去双手的姑娘,如何活出自己,用脚代替手,进行各种活动,进行弹吉他,唱歌,给他人进行心理咨询等等。起初,他并不是抱着很大的热情,只是当他看完这条消息后,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想对这位姑娘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于是,他开始搜索,寻找更多这样的信息,尤其是和那位姑娘相关的,起初他以为自己只是对这类事件感兴趣,渐渐的,他发现自己是为那位姑娘感兴趣。这就是一种慕残现象。

慕残是一种认知,也是一种性取向

在英文里,慕残的单词是Devotee,是一种对爱慕对象的身体的审美观,和当前主流社会以四肢健全为美不一样的是,他们认为残疾人的身体同样是美的。

1.从认知的角度看,慕残者对于残疾人,有的被其精神所折服。

一些慕残者对于残疾人,并不是出于性冲动,而是由自身的认知决定的。当他们看到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很容易被深深打动,这是因为残疾人在身体方面的残缺,让人们无形中更加觉得他们的奋斗和努力都来之不易,因而更容易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

比如没有四肢的尼克,最终娶了美丽动人的日裔女孩宫原佳苗。一个没有四肢的人怎么征服这个美丽的姑娘的?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尼克虽然没有四肢,但是他没有因此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他凭着自己的耐力和毅力,读完了大学,让自己成为了优秀的人,骑马、游泳、踢足球,样样没问题,还担任起国际公益组织“没有四肢的生命”CEO。当然,在这中间,他也的确挣扎过,尝试过自杀,但最终坚持下来了。如果尼克是个四肢健全的人,一般听说了,也就是个普通的励志故事,但因为尼克不是四肢健全,甚至连四肢都没有,因此,他的励志故事显得格外吸引人。他的魅力吸引了不少人,不过,最终他只选定了宫原佳苗。原因是,有些人虽然被他的精神所折服,却无法接受他的身体,但宫原佳苗是个例外。

2.从性取向的角度讲,有些慕残者对于残疾人,是一种性偏好。

这并不代表他们对任何残疾人都有着极大的热情,甚至想把正常人变成残疾人,他们只是在性取向方面或审美方面与主流社会有所不同,而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换而言之,他们与一般人没有任何区别,唯一不一样的地方是,他们爱慕的对象是残疾人。

不过,他们也不是对所有的残疾人都会产生性冲动,通常,只是对自己爱慕的类型会有性冲动的出现,这些类型可能包括外貌、内涵、残疾类型。

比如,有的人只对盲人会产生性冲动,有些人只对截肢的人会产生性冲动等等。国外某个论坛上,曾经有人寻求残疾女孩的照片,所寻求的都是腿部残疾的对象,其他部位残疾的,对方表示没有兴趣,这就是一种只对自己固定的喜欢类型产生性冲动的表现。

3.当然,和普通人一样,慕残者当中,确实也存在着一些极端者甚至是心理变态。

普通人当中有心理扭曲和心理变态者的存在,慕残者当中当然也有,具体表现则因人而异。

(1)心理扭曲型

如曾有人在网络论坛上要求得到一些截肢者的资料、图片和视频等等,但是,他所要求的是越残疾越好,越残疾越能激发他的性冲动和征服欲,这就是一种极端的表现。

对于心理扭曲的慕残者而言,内心会产生一些假装想成为残疾人或者希望自己是残疾人的扭曲想法,因而可能对截肢等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的甚至因为被截肢者吸引而想对自己进行截肢。有些时候,他们甚至会疯狂的收集残疾者的姓名、电话和地址,有的会不停的给残疾者发邮件,对残疾者的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扰,有的则会偷窥或偷拍残疾者。

(2)心理变态型

一旦慕残者是个心理变态,对于残疾人和健康人都有很大的潜在危险。这是因为,心理变态者能做出事情往往超乎常人的想象和忍受力。

如,有些心理变态者专门喜欢把健康人弄成残疾人,享受健康人惨叫带来的快感,或是自己亲手制造一个残疾人的快感。有的则是对残疾人进行各种性虐待,享受从中的乐趣。

和一般心理变态的区别是,他们享受的是从残疾人身上获得快感,或将健康人变残的快感。

慕残的形成,或许和一个人的早年经历有很大关系

通常,一个人是否慕残,在15左右,便能有所觉察,意识到自己是否有这个倾向。而这个时候,他们通常会在互联网上大量的搜索一些残疾人的图片、视频或文字资料, 不过,他们大部分在现实生活中会压抑自己的情感,转而撰写小说,或者投身残疾人的康复事业,因此也很难看出他们是否慕残者。

那么,慕残者如何成为慕残者?

这或许和他们的早年经历有关。

1.早年在一种强烈感情状态下与残疾伙伴交往时所受到刺激

这种情况很难解释清楚,但确实也存在过,比如,某些人比较早熟(尤其在国外),最早的性经验是与残疾人有关的。而首次性经验往往在人的记忆中是深刻且难以抹去的,尽管有时候人们看起来好像是忘记了,事实上只是被潜抑在潜意识层,在一定下条件刺激下,就很可能再次想起。比如,到了成年后,遇到类似的残疾人,唤起了曾经的记忆。

2.父亲或母亲经常表现出对残疾者的关爱

如果个体早年的时候,父母致力于残疾事业方面,或者经常流露出对残疾人的特别关爱,这将成为个体的一种社会经验。父母或者说养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任人生导师,孩子往往是从父母身上习得了处理社会事物的模式。耳濡目染,这部分关于残疾人的经历将会影响他今后社会交往的偏向,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影响他们与异性交往的选择方向。

3.早年的母爱剥夺和被父母抛弃后所产生的一种对生存的恐惧及自发的对安全感的幻想

一些孩子因为想自己更惹人爱,由于对残疾人的社会现状不了解,或是养育者善待残疾人,而幻想自己如果是残疾人也许会得到更多的照顾与偏爱,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孩子就可能产生一种“如果我坐在轮椅上,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关心”之类的想法,极端的,可能会自残,力图吸引更多的人注意自己,尤其是养育者的目光。当青春期性冲动出现,童年的感情骚动会反复出现,使得他们想采取同样的解决方式,应用在新的问题上,希望自己被性所吸引,或者将注意力转移到残疾人身上,成为慕残者。

4.担心被及健全者抛弃或者觉得残疾人更安全

有的可能在早年的时候曾经遭遇过性侵(性侵施暴者大多是健全人),而对四肢健全的人产生一丝恐惧,不敢与之交往。而他们对残疾人拥有更少的恐惧心,认为残疾人相对没那么大的危险;有的则是曾经遭受过被健全者抛弃,有过痛苦的经历,认为残疾人更易于占有或易于支配。

5.变相的恋物癖

恋物癖一般被视为一种性偏好障碍,指的是在强烈的性欲和性冲动的驱使下,一个人反复收集异性使用过的贴身衣物,如袜子,内衣裤等等,以获得性快感,有的会伴以手淫。

不过,不是所有的恋物癖都是收集异性物品为表现形式的,有的是以另外的形式出现,比如异装癖,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恋物癖,患者通过穿着异性的服饰而得到性快感,和一般的喜欢穿异装不一样。

在慕残者当中,也有人属于变相恋物癖,他们将残疾人视为某种性征物,通过与残疾人接触使自己得到性快感。

6.虐待狂、性欲奴

这种属于心理变态的一种。在前面提到过的,热衷于将健康人变成残疾人,享受中间那份惨叫的刺激或者自己制造成品的刺激;有的则是热衷于性虐待残疾人,从中获得快感。还有一些,性欲过于旺盛,甚至畸形,不能自控,一般人已经无法满足,继而寻求残疾人。

7.害怕被发现的某种性取向

一些有着潜在的非主流性取向的人,因为害怕被阉割的恐惧心理,潜意识里认为与残疾人接触含有较少危险的性刺激,可以为自己非主流的性取向提供有力的心理保护。

总的说来,慕残者背后的心理机制是多方面的,只要慕残者的行为没有利用他人造成社会不良影响,或伤害他人,那就无可厚非。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慕残我的理解是一些人会对残疾人残缺的身体产生性冲动,虽然我见过一些慕残者,但是没有深入的探讨过,感觉可能跟施受虐有关,或者与救世主情结有关,也有可能是童年时的一些与残疾人有关的经历引起的。


看看从何而来?


慕残是一种心理缺陷,也可以叫做人格认同障碍。发病机制现在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论证。不知道你问这个问题是有何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