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楛耘伤岁词语意思】“楛耘伤岁”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出自古代文献,常用于描述农业生产中的不当行为。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以下将从词义解析、出处来源、现代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词语解析
“楛耘伤岁”由两个部分组成:
- 楛(hù):意为粗劣、不精细。
- 耘:指耕作、除草。
- 伤岁:伤害年成,即影响收成或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整体来看,“楛耘伤岁”指的是由于耕作方式粗劣、不讲究方法,导致农田受损,最终影响了当年的收成。
二、出处与背景
该词语最早见于《汉书·食货志》:“农人不务其本,而好为巧伪,使民失其业,是谓‘楛耘伤岁’。”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农民不专心于本职工作,反而追求表面的技巧和虚假手段,导致百姓失去生计,这就是所谓的“楛耘伤岁”。
在古代,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因此对耕作方式的重视程度极高。“楛耘伤岁”正是对那些不注重实际、只图形式的人的一种批评。
三、现代意义与使用场景
在现代社会中,“楛耘伤岁”虽然不再常用,但其寓意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它可用于形容:
- 工作态度不认真,只重形式而不讲实效;
- 管理方式粗放,忽视细节,导致效率低下;
- 教育或培训中只追求表面成果,忽视实质内容。
这类现象在企业管理、教育改革、政策执行等领域都有所体现。
四、总结与对比
项目 | 内容 |
词语全称 | 楛耘伤岁 |
拼音 | hù yún shāng suì |
字面意思 | 粗劣的耕作方式伤害了年成 |
出处 | 《汉书·食货志》 |
引申义 | 不注重实际、只重形式的行为导致不良后果 |
现代用法 | 批评工作态度不认真、管理粗放的现象 |
适用领域 | 农业、教育、管理、政策执行等 |
五、结语
“楛耘伤岁”虽是一句古语,但其背后蕴含的道理却值得现代人深思。无论是在生产、学习还是工作中,只有脚踏实地、注重实效,才能避免因“粗心大意”而导致的损失。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词语的内涵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