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能不能过网拦网】在排球比赛中,球员是否能“过网拦网”是一个常见但容易混淆的问题。很多人认为拦网是防守动作,而进攻方不能越过网进行拦网,但实际上,排球规则中对“过网拦网”的定义和限制有明确的规定。
一、
根据国际排球联合会(FIVB)的规则,拦网是允许的,但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拦网指的是防守方在对方击球后,用手臂或身体其他部位触碰到球,以阻止其进入己方场地。拦网本身是合法的,并且是比赛中重要的防守手段。
然而,“过网拦网”并不是一个标准术语,通常是指防守队员在球尚未过网时,提前伸手触碰对方的击球动作,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被视为违规。此外,如果防守队员在球过网后仍然试图触碰球,也可能构成犯规。
总的来说,排球是可以进行拦网的,但必须在合理范围内进行,不能干扰对方的正常击球动作,也不能在球未过网前非法拦截。
二、表格:排球拦网规则简要对照
项目 | 内容说明 |
拦网定义 | 防守方通过手臂或身体触碰对方击球后的球,阻止其进入己方场地。 |
拦网是否允许 | 允许,是比赛中的常规防守行为。 |
过网拦网是否允许 | 不允许。若防守方在球未过网前触碰对方击球动作,视为干扰,可能被判犯规。 |
拦网后触球 | 拦网后若球仍在空中,防守方可继续触球,但不得长时间控制球。 |
拦网与进攻关系 | 拦网属于防守行为,进攻方不可主动“过网拦网”,即不能在对方击球前进行拦截。 |
犯规情况 | 若防守方在球未过网时干扰对方击球,或在球过网后仍控制球,可能被判犯规。 |
三、结语
排球比赛中的拦网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动作,它不仅能有效阻止对方得分,还能提升团队的防守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拦网必须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避免因“过网拦网”而引发争议或犯规。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排球比赛的战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