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目十行造句】“一目十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读书或看文字时非常迅速,一眼就能看到很多内容。这个成语常用来夸赞一个人阅读速度快、理解力强,但也可能带有一点讽刺意味,表示读得快但未必读得透。
在日常使用中,“一目十行”可以用于描述快速阅读的能力,也可以用来批评某些人只追求速度而忽略质量。下面是对该成语的总结与例句展示: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目十行 |
拼音 | yī mù shí háng |
出处 | 《宋史·张守等传》:“一目十行,过目成诵。” |
释义 | 一眼能看十行文字,形容阅读速度极快。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阅读能力强,也可略带贬义,指读得快但不细致。 |
近义词 | 一目十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
反义词 | 字斟句酌、细嚼慢咽、逐字逐句 |
二、造句示例
例句 | 说明 |
他看书的速度真快,简直是一目十行。 | 赞扬其阅读速度快。 |
虽然她一目十行地读完了整本书,但对内容的理解并不深入。 | 带有批评意味,指出读得快但理解浅。 |
这本小说情节紧凑,读者很容易一目十行地看完。 | 描述书籍内容吸引人,适合快速阅读。 |
我们不能只追求一目十行,更应该注重理解与思考。 | 强调阅读质量的重要性。 |
三、使用建议
在正式写作中,“一目十行”更适合用于描述人的阅读能力,尤其是在强调效率和速度时。但在需要深度理解的场合,如学术研究或文学分析中,应谨慎使用,以免给人“浮于表面”的印象。
此外,在口语交流中,这个成语也较为常见,可用于轻松表达对他人阅读能力的认可或调侃。
通过以上总结与例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一目十行”这一成语,既能在写作中增添语言的丰富性,也能在日常交流中提升表达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