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原文节选及翻译】“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表达了即使早年有所失意,但晚年仍有机会重新奋起、实现人生价值的思想。这句话在后世常被用来鼓励人们不要因过去的失败或遗憾而放弃希望。
一、原文节选
>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这句话虽短,却寓意深远。其中,“东隅”指东方的角落,象征早晨或早年;“桑榆”则指傍晚时分的太阳落山之处,象征晚年或后期。整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早年的光阴已经过去,但晚年仍然有时间去追求理想和成就。
二、翻译与释义
原文 | 翻译 | 释义 |
东隅已逝 | 东方的时光已经消逝 | 表示早年的时间已经过去,可能意味着年轻时的失误或未能把握机会 |
桑榆非晚 | 桑榆之处并不算晚 | 表示晚年仍有时间去努力,不必因过去的失败而绝望 |
三、总结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不仅是一句古文中的警句,更是一种人生哲学。它提醒我们,即使在人生的早期阶段遭遇挫折或失去机会,也不应放弃对未来的希望。只要心中仍有梦想,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那么无论何时开始都不算太晚。
这一思想在现代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尤其在面对人生低谷或重大转折时,能够给予人极大的精神鼓舞。它强调的是“行动”的重要性,而非仅仅停留在对过去的懊悔中。
四、拓展思考
- 历史背景: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此句时,正值自己仕途受挫、壮志未酬之时,但他并未因此沉沦,而是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现代应用:这句话常用于鼓励创业者、学生、职场人士等,在经历失败后重拾信心,继续前行。
- 文化影响:该句被广泛引用,成为许多文学作品、演讲、励志文章中的经典语录。
通过理解“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的深刻内涵,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能在逆境中找到坚持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