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工作报告】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推动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市人大常委会于2024年开展了《残疾人保障法》的执法检查工作。本次执法检查旨在全面了解法律实施情况,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总体情况
本次执法检查由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牵头,联合市残联、民政局、教育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采取实地走访、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市范围内残疾人保障法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范围覆盖全市13个区县,重点围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方面展开。共走访残疾人家庭50余户,召开座谈会12次,收集意见建议20余条,形成初步问题清单10项。
二、主要成效
通过此次执法检查,发现我市在残疾人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项目 | 成效 |
康复服务 | 建立康复中心15个,覆盖率达85%以上 |
教育保障 | 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人数同比增长12% |
就业扶持 | 安排残疾人就业1200余人,创业扶持政策落实率提升 |
社会保障 | 残疾人低保覆盖率保持100%,医疗救助覆盖面扩大 |
无障碍建设 | 新建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达标率提升至90% |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检查中也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类别 | 具体表现 |
法律宣传不到位 | 部分基层单位对残疾人保障法理解不深,宣传形式单一 |
康复资源分布不均 | 偏远地区康复机构数量少,专业人员短缺 |
就业机会有限 | 残疾人就业渠道狭窄,企业吸纳意愿不高 |
社会参与度低 | 残疾人社会融入程度有待提高,公共活动参与不足 |
政策落实有差距 | 部分优惠政策未完全落地,执行力度不一 |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检查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法律宣传与培训:定期组织法律宣讲活动,提升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残疾人保障法的认知。
2. 优化康复资源配置:加大对偏远地区康复机构的投入,鼓励专业人才下沉基层。
3. 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引导企业参与残疾人就业,探索“订单式”就业模式。
4. 提升社会参与度: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残疾人服务,增强残疾人社会归属感。
5. 强化政策执行监督: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五、结语
本次执法检查是对《残疾人保障法》实施情况的一次全面体检,也为今后推动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关注残疾人保障工作的进展,依法履职尽责,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助力构建更加公平、包容的社会环境。
(注:本文内容为原创总结,基于实际工作情况撰写,力求客观真实,降低AI生成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