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伏无违供什么意思】“拱伏无违供”这个词语听起来有些生僻,但它其实来源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西游记》。在小说中,孙悟空曾被玉帝封为“齐天大圣”,但后来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为了让他臣服,观音菩萨提出一个条件:只要孙悟空愿意“拱伏无违供”,便可保他性命,不再受苦。
一、
“拱伏无违供”是《西游记》中用来描述孙悟空接受天庭和佛教权威的一种说法。其中,“拱伏”意为低头、顺从;“无违”表示没有违背;“供”则有供奉、服从之意。合起来就是“完全顺从、毫无反抗地供奉”。
这一说法象征着孙悟空从“反叛者”转变为“顺从者”的过程,也是他修行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通过这一行为,他获得了重生的机会,并最终成为取经路上的重要成员。
二、表格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背景说明 |
拱伏 | 低头、顺从 | 《西游记》 | 表示对权威的屈服或服从 |
无违 | 没有违背 | 《西游记》 | 表示完全遵从命令,不反抗 |
供 | 供奉、服从 | 《西游记》 | 指对上级或神灵的恭敬与遵从 |
拱伏无违供 | 完全顺从、毫无反抗地供奉 | 《西游记》 | 孙悟空接受天庭与佛教权威的象征性行为 |
三、延伸理解
“拱伏无违供”不仅是对孙悟空个人命运的描写,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权力与秩序的尊重。在《西游记》中,这种“顺从”并非真正的妥协,而是修行的一部分,象征着从“我执”走向“觉悟”的过程。
此外,这一说法在现代也被引申为一种“表面服从、内心坚定”的态度,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压力时的策略性应对。
结语:
“拱伏无违供”虽是古文中的词汇,但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揭示了人物性格的转变,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关于“顺从”与“修行”的深刻内涵。了解这个词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游记》的文化背景与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