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脱俗成语解释】“超凡脱俗”是一个常见于文学和日常表达中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或境界超越了普通人的水平,具有非凡的气质和独特的个性。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那些在道德、智慧或艺术上达到较高层次的人。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超凡脱俗 |
拼音 | chāo fán tuō sú |
出处 | 出自《晋书·王导传》:“导性宽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凡脱俗。” |
基本释义 | 指超出常人,脱离世俗的束缚,具有高远的志向和超然的品格。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高尚、独特、非同寻常之处。 |
近义词 | 超群绝伦、出类拔萃、不同凡响 |
反义词 | 平庸无奇、随波逐流、庸俗不堪 |
二、成语使用场景举例
1. 人物描写:
“他一生清贫,却心怀天下,真正做到了超凡脱俗。”
2. 艺术评价:
“这位画家的作品意境深远,可谓超凡脱俗,令人叹为观止。”
3. 思想境界:
“真正的修行者,往往能超凡脱俗,看淡名利。”
三、成语文化内涵
“超凡脱俗”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它强调个体在面对世俗诱惑时,能够保持独立思考与坚定信念,追求更高层次的价值与意义。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为重要,尤其在道家、佛家以及儒家思想中都有所体现。
四、结语
“超凡脱俗”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象征。它鼓励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清醒,追求更高的理想与价值。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努力做到超凡脱俗,方能在平凡中见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