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论宏议的意思及成语解释】“崇论宏议”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提出高明、深刻、有分量的言论或主张。这个成语多用于褒义,强调说话者的见识和思辨能力,常见于学术、政治、文学等场合。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崇论 | 高明的议论、深刻的见解 |
宏议 | 宏大的言论、广博的主张 |
整体意思:
指提出高远、深刻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言论或主张,多用于称赞他人言辞精辟、思想深邃。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汉书·董仲舒传》:“今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能以仁义为本,使天下归心,是谓崇论宏议。”后来在历代文献中被广泛使用,如《后汉书》《三国志》等。
三、用法与示例
使用场景 | 示例句子 |
学术讨论 | 在学术会议上,他提出了许多崇论宏议,引发了热烈讨论。 |
政治演讲 | 领导人在讲话中发表了一系列崇论宏议,鼓舞了人心。 |
文学作品 | 这部小说中的角色常常发表崇论宏议,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高谈阔论、妙语连珠、真知灼见 |
反义词 | 胡言乱语、空洞无物、浅薄之言 |
五、总结
“崇论宏议”是一个褒义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提出的观点或言论具有高度、深度和影响力。它不仅体现了说话者的智慧,也反映了其对社会、人生或问题的深刻理解。在日常交流、写作或演讲中,恰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崇论宏议 |
拼音 | chóng lùn hóng yì |
释义 | 提出高明、深刻、有影响力的言论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等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形容言辞精辟、思想深刻 |
近义词 | 高谈阔论、真知灼见 |
反义词 | 胡言乱语、浅薄之言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崇论宏议”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上的亮点,更是一种思想深度的体现。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语境合理使用,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