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逢春是什么意思】“枯木逢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干枯的树木在春天重新发芽”。它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衰败之后迎来新生,也形容人或事物在经历低谷后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枯木逢春 |
拼音 | kū mù féng chūn |
出处 | 出自《全唐文》或民间俗语,具体出处不详 |
字面意思 | 干枯的树木遇到春天,重新生长 |
引申意义 | 逆境中重获生机;失败后重新崛起;沉寂后再次活跃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困难后恢复活力,如事业、健康、感情等 |
情感色彩 | 积极向上,充满希望 |
近义词 | 起死回生、绝处逢生、东山再起 |
反义词 | 一蹶不振、江河日下、每况愈下 |
二、使用示例
1. 人生经历:他曾经失业多年,后来创业成功,真可谓“枯木逢春”。
2. 企业复苏:这家濒临倒闭的公司,在新领导的带领下,终于“枯木逢春”。
3. 身体康复:老人病重后,经过治疗逐渐恢复,家人说这是“枯木逢春”。
三、文化内涵
“枯木逢春”不仅是一个形象的自然现象,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生命循环、希望与重生的深刻理解。它体现了人们对逆境中坚持信念、等待转机的乐观态度。
四、结语
“枯木逢春”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描述,更是对人类精神的一种赞美。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不放弃希望,总会有重新开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