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的个人资料及简介】杨振宁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这一发现为他们赢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场论等多个领域都有重要贡献,其学术成就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杨振宁个人资料总结
杨振宁(Chen-Ning Yang),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祖籍安徽合肥。他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后赴美国留学,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49年起在美国多所高校任教,包括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等。1966年起担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物理系教授,并长期担任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
杨振宁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尤其是在对称性原理、规范场理论、量子场论等领域。他的研究不仅推动了理论物理的发展,也为后来的粒子物理实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此外,杨振宁也是一位热爱中华文化的人士,他始终关注中国科技与教育的发展,并在晚年回到中国,参与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杨振宁主要经历与成就一览表
项目 | 内容 |
出生日期 | 1922年10月1日 |
出生地 | 中国安徽省合肥市 |
祖籍 | 安徽合肥 |
教育背景 | 西南联合大学(本科)、芝加哥大学(博士) |
主要研究方向 | 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场论、对称性原理 |
重要贡献 | “宇称不守恒”理论、规范场理论、对称性分析 |
诺贝尔奖 |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李政道共同获奖) |
工作单位 |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等 |
回国贡献 | 参与清华大学教学与科研,推动中国物理发展 |
语言能力 | 中文、英文、德语等 |
婚姻状况 | 与杜致礼结婚,育有一女 |
杨振宁的一生是科学探索与文化传承并重的一生。他的学术成就不仅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基本认识,也激励了无数后来者投身于科学研究。作为一位跨越东西方文化的科学家,他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极高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