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不择食是什意思】“饥不择食”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非常饥饿的时候,对食物的选择变得不再挑剔,只要是能填饱肚子的东西都会吃。这个成语不仅用于字面意义上的饥饿状态,也常被引申为在某种极端情况下,人们为了满足基本需求或目标,而不再讲究条件、方式或质量。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饥 | 饥饿 |
不择食 | 不挑选食物,什么都可以吃 |
整体含义: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不会挑拣食物,只要是能吃的都会吃。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下》:“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今之欲王者,犹以膻腥驱民也。”
- 现代用法:多用于比喻人在资源匮乏、处境艰难时,会降低选择标准,甚至做出平时不会做的事。
三、引申意义
原意 | 引申意义 |
饥饿时吃任何东西 | 在困境中接受任何机会或条件 |
不挑食 | 不讲条件、不计较得失 |
为了生存而妥协 | 为了目的而不顾手段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生活中 | 一个人在外打工,饭馆没有,只能吃路边摊,这就是“饥不择食”。 |
工作中 | 求职者在找工作时,只要能拿到offer,不管薪资高低都愿意接受。 |
学习中 | 考试前时间紧迫,学生可能会选择突击复习,而不是系统学习。 |
五、常见误用
1. 误解为“贪吃”:有人误以为“饥不择食”是形容人贪吃、多吃,其实它强调的是“在饥饿状态下不挑食”,而非贪心。
2. 过度引申:有时被用来形容人做事不讲原则,但其实应根据具体语境判断是否恰当。
六、总结
“饥不择食”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既描述了人类在生理上的本能反应,也常被用来比喻人在压力或困境下的行为选择。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现实挑战时,有时候需要放下过多的挑剔和坚持,灵活应对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饥不择食 |
含义 | 极度饥饿时不挑食,什么都可以吃 |
出处 | 《孟子·离娄下》 |
引申义 | 在困境中降低要求、接受一切可能 |
使用场景 | 生活、工作、学习等 |
常见误用 | 误认为是“贪吃”或“不讲原则” |
总结 | 描述人在极端情况下的适应性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