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实施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为中国民事法律体系的基础性法律,民法总则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本文将对民法总则的实施时间及相关背景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关键信息。
一、民法总则实施时间概述
《民法总则》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7年3月15日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是在《民法通则》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后形成的,旨在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民法总则的实施,为后续《民法典》的编纂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颁布,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总则作为其核心部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二、民法总则实施时间相关要点总结
1. 立法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民法通则》已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启动了民法总则的制定工作。
2. 审议通过时间: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
3. 正式实施时间:2017年10月1日。
4. 法律地位:作为《民法典》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
5. 主要作用:确立民事主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范民事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民法总则实施时间一览表
| 项目 | 内容 |
| 法律名称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
| 立法机关 |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
| 审议通过时间 | 2017年3月15日 |
| 正式实施时间 | 2017年10月1日 |
| 法律性质 | 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 |
| 主要功能 | 规范民事关系,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
| 后续影响 | 为《民法典》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
四、结语
《民法总则》的实施,是中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为民事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对于公众而言,了解民法总则的实施时间及其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