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地有声的含义】“掷地有声”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话语或行为坚定有力、铿锵有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见,在日常交流中也常被用来表达一种自信、坚定的态度。
一、
“掷地有声”原意是把东西扔到地上发出响亮的声音,引申为说话或做事坚定有力、有分量,让人印象深刻。它常用于形容语言或行动的力度和影响力,强调其震撼力与权威性。
该成语多用于赞美他人言辞犀利、观点鲜明,或行为果断、立场坚定。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以免显得夸张或不恰当。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掷地有声 |
出处 | 《晋书·王衍传》:“吾与子俱清谈,未尝有此语,掷地有声。” |
字面意思 | 把东西扔到地上发出响亮的声音 |
引申含义 | 形容语言或行为坚定有力、有分量、有震撼力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赞美人言辞犀利、观点鲜明、行为果断 |
同义词 | 铿锵有力、掷铁有声、言之凿凿 |
反义词 | 轻描淡写、软弱无力、含糊其辞 |
用法举例 | 他的发言掷地有声,令人信服。 |
注意事项 | 避免过度使用,应根据语境合理运用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掷地有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言力量。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其含义并恰当使用,能有效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