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扈什么意思】“跋扈”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表现出强势、专横、不讲理的特征。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文学作品、历史记载或对人物性格的描述中较为常见。以下是对“跋扈”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词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跋扈 |
拼音 | bá hù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态度强硬、专横、不讲理,有时也指行为霸道、不容他人干涉。 |
出处 | 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如《后汉书》等,多用于描写权贵或有势力者的行为。 |
近义词 | 张狂、霸道、专横、傲慢、蛮横 |
反义词 | 温顺、谦逊、低调、和气、顺从 |
二、用法与语境
1. 形容人性格
- 例句:他从小娇生惯养,长大后变得非常跋扈,动不动就发脾气。
2. 形容行为方式
- 例句:这个老板做事跋扈,从不听取员工的意见。
3. 历史或文学中的使用
- 例句:史书中常有对某些权臣“跋扈”的记载,形容其飞扬跋扈、独断专行。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 “跋扈”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不宜与“嚣张”混为一谈,虽然两者都有“强硬”的意思,但“跋扈”更强调专横、不讲理,而“嚣张”则偏向于张扬、放肆。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导致语义不清。
四、总结
“跋扈”是一个具有较强贬义色彩的词语,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性格强硬、行为专横、不讲道理。它不仅适用于现代生活中的个人表现,也常出现在历史、文学作品中,以刻画特定人物的性格特征。在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确保表达准确、得体。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跋扈”的含义及用法,帮助我们在写作或交流中正确使用这一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