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字的基本解释】“寇”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常用于描述外来侵略或非法侵害的行为。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寇”字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了解其基本解释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相关词汇和语境。
一、
“寇”字主要表示外来的敌人、侵犯者或劫掠者,也可指敌对势力的侵扰行为。在古代文献中,“寇”多用于描述敌军入侵、盗贼抢劫等情形;在现代汉语中,该字仍保留了这一基本含义,同时也被用于一些特定的词语中,如“寇乱”、“寇盗”等。
此外,“寇”在某些情况下也用于人名或地名,但这些用法较为少见。
二、表格展示
汉字 | 寇 |
拼音 | kòu |
部首 | 宀(宝盖头) |
笔画 | 10画 |
五笔 | PTEY |
结构 | 上下结构 |
基本含义 | 外来敌人、侵犯者、劫掠者 |
引申义 | 敌对势力的侵扰、盗贼、战乱 |
用法举例 | 入寇、寇盗、寇乱、敌寇 |
古代用法 | 描述敌军入侵、盗匪劫掠等 |
现代用法 | 用于描述非法侵害或外部威胁 |
人名/地名 | 少见,可用于人名或地名 |
三、常见词语搭配
- 入寇:指敌人入侵。
- 寇盗:指强盗、盗贼。
- 寇乱:指因外敌入侵引起的动乱。
- 敌寇:指敌对国家或势力。
- 寇仇:指仇敌、敌人。
四、注意事项
“寇”字在日常使用中较少单独出现,多与其他字组合形成复合词。因此,在阅读古文或正式文本时,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含义。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形式的展示,可以清晰地了解“寇”字的基本含义及用法,帮助读者在实际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和运用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