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利兮骓不逝】“时不利兮骓不逝”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的《垓下歌》,原文为:“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句话表达了项羽在四面楚歌、兵败垓下的绝境中,对命运无常与自身无力回天的悲叹。
一、
“时不利兮骓不逝”是项羽在人生最后时刻发出的感叹,体现了他对局势的无奈与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其中,“时不利”指的是当时的形势对他极为不利;“骓不逝”则是指他所骑的乌骓马不再奔跑,象征着他的力量和意志已经无法再支撑下去。
这句话不仅是项羽个人情感的表达,也反映了历史变迁中的英雄末路,以及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力。
二、关键词解析
关键词 | 含义解释 |
时不利 | 指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项羽极为不利,楚军处于劣势。 |
骓不逝 | “骓”是项羽的坐骑,乌骓马不再奔跑,象征着项羽的力量和斗志已尽。 |
奈若何 | 表达了项羽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无助,无可奈何的情绪。 |
三、历史背景简述
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被刘邦围困,兵力寡不敌众,陷入绝境。此时,汉军夜半唱起楚地民谣,使得楚军士气崩溃,纷纷逃散。项羽在绝望中写下《垓下歌》,其中“时不利兮骓不逝”正是他在最无助时刻的情感写照。
四、文化意义
1. 英雄悲剧的象征:项羽虽勇猛无敌,但最终仍难逃失败的命运,成为后人感叹英雄末路的经典例子。
2. 命运与个人的冲突:这句话揭示了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感,强调了“时势造英雄”的观点。
3. 文学价值:作为一首短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五、延伸思考
- “时不利兮骓不逝”是否仅仅是对项羽个人的哀叹?还是对历史规律的一种反思?
-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也会面临类似的“时不利”处境?如何应对?
结语:
“时不利兮骓不逝”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人生感悟。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逆境时,除了努力之外,也要学会接受命运的安排。历史虽然无情,但人的心志却可以超越时空,留下永恒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