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级磷酸国家标准解读】食品级磷酸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添加剂,主要用于调节酸度、改善口感和延长保质期。为了确保其安全性和质量,我国制定了相关的国家标准。本文将对《食品级磷酸》国家标准进行简要解读,并通过表格形式总结关键信息。
一、标准概述
《食品级磷酸》(GB 1886.129-2016)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一项食品安全标准,适用于以工业磷酸为原料,经提纯、精制等工艺制成的食品级磷酸产品。该标准明确了食品级磷酸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内容。
二、主要技术指标
食品级磷酸的质量控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外观、pH值、杂质含量、重金属残留等。以下为该标准中规定的部分关键指标:
项目 | 指标要求 | 说明 |
外观 | 无色至微黄色透明液体 | 不得有悬浮物或沉淀 |
pH值(1%溶液) | 1.0~1.5 | 表示酸性强弱 |
总酸度(以H₃PO₄计) | ≥85% | 表示有效成分含量 |
氯化物(Cl⁻) | ≤0.005% | 防止腐蚀性物质超标 |
硫酸盐(SO₄²⁻) | ≤0.005% | 控制杂质来源 |
铅(Pb) | ≤0.001% | 重金属限量控制 |
砷(As) | ≤0.0005% | 有毒元素限制 |
汞(Hg) | ≤0.0001% | 严格控制有害金属 |
二氧化硅(SiO₂) | ≤0.005% | 杂质含量控制 |
三、应用范围与使用原则
食品级磷酸主要用于食品加工中作为酸味剂、稳定剂或防腐剂。根据标准规定,其使用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的相关规定,不得超范围或超量使用。
四、检测与认证
企业需按照国家标准对产品进行定期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同时,产品在出厂前应经过质量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和标签,标明生产日期、批号、执行标准等信息。
五、总结
《食品级磷酸》国家标准的制定,不仅规范了产品的生产流程,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保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督,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食品级磷酸作为食品工业中的重要原料,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只有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才能保障食品的安全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