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豕长蛇是什么意思】“封豕长蛇”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大水之后,民多疾疫,乃命巫医,以祈禳之。于是有封豕长蛇,为妖孽。”原意是指像大猪和长蛇一样的恶兽,后用来比喻危害人民的坏人或有害的事物,常用于形容那些残暴、贪婪、祸害百姓的势力或人物。
一、
“封豕长蛇”是一个带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原本指古代传说中危害百姓的怪兽,后来引申为对作恶多端、祸国殃民的反面人物或势力的比喻。该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或历史评论中,强调其对社会的破坏力。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封豕长蛇 |
拼音 | fēng shǐ cháng shé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
本义 | 原指传说中的两种害兽,象征灾难 |
引申义 | 比喻危害人民的坏人或恶势力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带贬义 |
例子 | “此地曾遭封豕长蛇之害,百姓苦不堪言。” |
近义词 | 祸国殃民、豺狼当道 |
反义词 | 安邦定国、仁政爱民 |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交流中,“封豕长蛇”较少使用,因其较为文言且带有强烈的批判意味。但在正式写作、历史分析或文学评论中,适当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深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古文典故,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