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臂当车什么意思】“螳臂当车”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庄子·人间世》。原意是说螳螂举起它的前臂去阻挡车轮,比喻不自量力,企图阻止强大的力量,结果只能是徒劳无功,甚至招致失败。
一、成语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螳臂当车 |
出处 | 《庄子·人间世》 |
原意 | 螳螂用前肢挡车,比喻不自量力 |
现代含义 | 比喻人或事物试图对抗强大的力量,结果注定失败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形容人的盲目自信或不切实际的抗争 |
近义词 | 自不量力、以卵击石 |
反义词 | 量力而行、审时度势 |
二、详细解释
“螳臂当车”最早出现在《庄子·人间世》中,原文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后人引申出“螳臂当车”的说法,用来讽刺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盲目挑战强者的做法。
在现代语境中,“螳臂当车”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面对强大对手时,缺乏理智判断,做出毫无胜算的抵抗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不仅无法达到目的,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
三、使用示例
1. 他想单枪匹马对抗整个公司,简直是螳臂当车。
2. 在这场贸易战中,小国试图反抗大国,实属螳臂当车。
3. 小明想要在比赛中战胜冠军选手,简直是螳臂当车。
四、成语启示
“螳臂当车”提醒人们要认清现实,量力而行。在面对不可抗衡的力量时,盲目抗争只会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智慧的做法是审时度势,寻找更合理、更有效的应对方式。
通过理解“螳臂当车”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避免因冲动和自负而导致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