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战心寒的词语解释胆战心寒的词语解释是什么】一、说明
“胆战心寒”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危险、恐惧或令人震惊的情境时,内心极度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这个成语由“胆战”和“心寒”两个部分组成,分别表示身体的颤抖和内心的寒冷感,形象地表达了极度的恐惧情绪。
在日常使用中,“胆战心寒”多用于描写人物在遭遇突发事件、面临重大威胁或目睹可怕场面时的心理反应。它不仅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还带有一定的文学性和表现力。
二、词语解释表
词语 | 解释 | 出处 | 用法 | 近义词 | 反义词 |
胆战心寒 | 形容非常害怕,内心极度紧张,甚至感到寒意。 | 《水浒传》等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 | 多用于描写人物在危险或恐怖情境下的心理状态 | 心惊胆战、胆战心惊、毛骨悚然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泰然自若 |
三、使用示例
- 在那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中,他看到血迹斑斑的现场,顿时胆战心寒。
- 看到那张恐怖的面孔,她吓得胆战心寒,连话都说不出来。
- 战争时期的士兵常常经历胆战心寒的时刻,随时可能失去生命。
四、总结
“胆战心寒”作为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能够准确传达出人在极端恐惧下的心理状态。它的使用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成语,可继续关注相关语言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