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子野心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狼子野心》是清代文学家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通过一个生动的寓言揭示了“狼子野心”这一成语的来源和含义。该文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常被选入语文教材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中。
以下是对《狼子野心》文言文阅读题的总结与答案整理,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理解和记忆。
一、原文节选(略)
>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竟食其肉。父怒,欲杀之。母曰:“勿杀,此兽性本恶,虽驯,终为狼。”后狼果咬杀其犬,遂弃之。
二、阅读题与答案汇总
题号 | 题目内容 | 答案 |
1 | 文章的出处是? | 《阅微草堂笔记》 |
2 | 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 寓言 |
3 | “狼子野心”的意思是? | 比喻坏人有不可改变的狠毒之心 |
4 | 文中“狼”指的是什么? | 实指狼,也比喻坏人 |
5 |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道理? | 说明坏人的本性难以改变,不要对坏人抱有幻想 |
6 | “母曰:‘勿杀,此兽性本恶,虽驯,终为狼。’”这句话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态度? | 母亲认为狼的本性难移,即使表面上温顺,本质仍是凶残的 |
7 | 文中“稍长,竟食其肉”中的“竟”字是什么意思? | 最终、竟然 |
8 | 为什么父亲最后决定放弃那只狼? | 因为狼最终咬死了家里的狗,证明其本性凶残 |
9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不要轻信表面的温和,要看清事物的本质 |
10 | “狼子野心”现在多用于形容什么? | 形容坏人有不可饶恕的恶意或野心 |
三、总结
《狼子野心》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言短文,通过一个家庭收养狼的故事,传达出“本性难移”的道理。文章语言简洁,情节紧凑,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文言文阅读中,这类寓言类文章不仅考查学生的文言词汇理解能力,还注重对寓意的把握和现实意义的延伸。
通过对该文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语言风格,并学会从文中提炼中心思想,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如需进一步解析或拓展相关知识点,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