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沁园春长沙原文】《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创作的一首词,是其早期作品之一,展现了青年毛泽东的豪情壮志与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该词以长沙为背景,描绘了秋日湘江的壮丽景色,并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革命事业的憧憬。
一、
《沁园春·长沙》通过描写湘江秋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革命前途的思考。全词分为上下两阕:
- 上阕:写景,描绘了长沙秋天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下阕:抒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和责任感。
这首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是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篇目。
二、原文展示
> 沁园春·长沙
> 毛泽东
>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看万类霜天竞自由。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三、重点字词解析(表格)
词语 | 含义 | 作用 |
寒秋 | 深秋,天气寒冷 | 点明时间,营造肃杀氛围 |
湘江 | 长沙附近河流 | 地点背景,体现地域特色 |
橘子洲 | 长沙著名景点 | 诗中重要意象,象征自然之美 |
万类霜天 | 所有生物在秋霜中竞相生长 | 表现自然生命力 |
怅寥廓 | 感叹天地广阔 | 引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
谁主沉浮 | 谁能主宰国家命运 | 表达作者对时局的关注 |
百侣曾游 | 和朋友一起游览 | 回忆过去,引出青春岁月 |
峥嵘岁月 | 不平凡的日子 | 形容革命初期的艰难 |
同学少年 | 年轻人 | 表现青春活力与理想主义 |
风华正茂 | 年轻有为 | 描绘青年风采 |
书生意气 | 文人的豪情 | 表现知识分子的责任感 |
挥斥方遒 | 挥洒自如,气势磅礴 | 形容写作与行动的激情 |
指点江山 | 讨论国家大事 | 表现政治抱负 |
激扬文字 | 写文章抨击时弊 | 表现批判精神 |
粪土当年万户侯 | 把权贵看作粪土 | 表达对权势的蔑视 |
中流击水 | 在江心搏击 | 象征勇敢无畏的精神 |
四、结语
《沁园春·长沙》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更是一部充满革命理想与青年志向的作品。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精神风貌和对国家未来的深刻思考。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学习这首词有助于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同时激发爱国情怀与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