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家之犬是什么意思】“丧家之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家的狗”,但在实际使用中,它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失败、落魄或无依无靠的状态下,显得狼狈不堪、毫无尊严。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讽刺那些在困境中表现得十分窘迫的人。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丧家之犬 | 没有家的狗,比喻失势、落魄之人 | 《史记·孔子世家》 | 贬义词,多用于讽刺他人 |
本义 | 原指失去主人的狗,象征无依无靠 | 《史记》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讥讽为“丧家之犬” | 古代文学中常见 |
引申义 | 比喻处境艰难、被人嘲笑的人 | 现代汉语中常用此比喻 | 多用于口语或文学作品 |
二、成语来源
“丧家之犬”最早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原文是:
>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外,郑人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犬。’”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人看到孔子独自站在城门外,形容他的样子像一个失去主人的狗,显得疲惫而落魄。后来,这个说法被引申为对失败者或无依无靠者的讽刺。
三、现代用法与语境
1. 贬义讽刺:用于形容某人在失败后表现得非常狼狈。
- 例句:他这次创业失败,现在真是个“丧家之犬”。
2. 自嘲语气:有时也用于自我调侃,表达自己目前的窘迫状态。
- 例句:我最近工作不顺,简直像个“丧家之犬”。
3. 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写人物的落魄状态,增强情感张力。
四、与其他类似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丧家之犬”的区别 |
一败涂地 | 彻底失败 | 更强调结果的惨重 |
无依无靠 | 没有依靠 | 更强调处境,而非形象 |
丢人现眼 | 当众出丑 | 更强调面子问题 |
五、总结
“丧家之犬”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原意是指失去主人的狗,后引申为形容一个人在落魄、失败时的狼狈状态。虽然它带有讽刺意味,但也可以用于自嘲或文学描写中,表达一种无奈或悲凉的情绪。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丧家之犬 |
含义 | 比喻落魄、无依无靠的人 |
出处 | 《史记·孔子世家》 |
用法 | 贬义,可用于讽刺或自嘲 |
现代意义 | 描述失败后的狼狈状态 |
通过了解“丧家之犬”的来源和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也能在实际语言中更准确地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