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怎么死的】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的去世对蜀汉政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总结刘备之死的相关信息,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归纳。
一、刘备去世的基本情况
刘备在公元221年称帝,建立蜀汉,定都成都。他一生致力于匡扶汉室,与曹操、孙权形成三国鼎立之势。然而,他在位仅三年便因病去世,享年63岁。
二、刘备去世的原因
根据《三国志》等正史记载,刘备去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疾病:刘备晚年身体状况不佳,长期操劳国事,导致体质虚弱。
2. 心疾: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因病卒于永安宫”,可能患有心脏或肺部疾病。
3. 心理压力: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于东吴,失去了关羽、张飞等重要将领,心理打击极大。
三、刘备去世的时间与地点
| 项目 | 内容 |
| 去世时间 | 公元223年6月10日(农历建兴元年五月) |
| 去世地点 | 永安宫(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 |
| 在位时间 | 公元221年—223年(在位约2年) |
四、刘备去世后的影响
刘备去世后,其子刘禅继位,由丞相诸葛亮辅政。由于刘备生前对诸葛亮极为信任,因此诸葛亮在蜀汉政权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刘备的去世标志着蜀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加速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变化。
五、历史评价
刘备作为一位仁义之主,深受百姓爱戴。他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著称,虽出身寒微,但凭借自身努力和人格魅力,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他的去世不仅是个人生命的终结,也是蜀汉早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总结
刘备的去世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他因病在永安宫去世,享年63岁,留下了一个尚未成型的蜀汉政权。他的去世不仅影响了蜀汉内部的政治结构,也为后来的三国归晋埋下了伏笔。
附:关键信息一览表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刘备 |
| 字 | 玄德 |
| 出生年份 | 161年 |
| 去世年份 | 223年 |
| 去世原因 | 疾病、心疾、心理压力 |
| 去世地点 | 永安宫(今重庆奉节) |
| 在位时间 | 221年—223年(约2年) |
| 继承人 | 刘禅 |
| 辅政大臣 | 诸葛亮 |
如需进一步了解刘备生平或三国历史,可参考《三国志》《三国演义》等相关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