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尽弓藏是成语吗】“鸟尽弓藏”是一个常见的中文表达,常被用来形容在事情成功之后,原本起作用的工具或人被抛弃或遗忘。那么,“鸟尽弓藏”是否是一个成语呢?下面我们将从定义、出处、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鸟尽弓藏”最早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原文为:“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的意思是:当鸟儿被猎杀完毕,好的弓就被收藏起来;当狡猾的兔子被杀死,猎狗就被烹煮。后人将其简化为“鸟尽弓藏”,用来比喻功成之后,不再需要的人或工具被抛弃。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鸟尽弓藏”符合成语的结构和特点:四字结构、有固定出处、意义明确且常用。因此,它确实是一个成语。
此外,“鸟尽弓藏”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常用于描述政治、职场、人际关系等场景中的“功成身退”现象,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现实意义。
二、表格对比分析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是否成语 | 是 |
| 出处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 原文 |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 现代用法 | 比喻功成之后,不再需要的人或工具被抛弃 |
| 结构 | 四字成语(主谓结构) |
| 语义 | 含有贬义或警示意味,提醒人们注意功成后的后果 |
| 使用场景 | 政治、职场、历史、文学等领域 |
| 是否常见 | 非常常见,是汉语中较为典型的成语之一 |
三、结语
综上所述,“鸟尽弓藏”不仅是一个成语,而且是一个含义深刻、使用广泛的表达方式。它不仅承载了古代的历史智慧,也对现代人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无论是学习中文,还是理解中国文化,了解“鸟尽弓藏”的来源与用法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