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孟获的故事是怎样的】“七擒孟获”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历史故事,出自《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这个故事讲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乱时,对南中首领孟获采取的七次生擒又七次释放的策略,最终使其心服口服、归顺蜀汉。这一故事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耐心与仁德,也展现了他治军有方、以德服人的政治智慧。
一、故事总结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南中(今云南、贵州一带)的叛乱。叛军首领孟获凭借当地少数民族的支持,多次击败蜀军。诸葛亮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七次擒获孟获后又七次释放,最终让孟获心甘情愿归顺蜀汉。从此,南中地区稳定下来,成为蜀汉的重要后方。
二、七擒孟获过程简表
| 次数 | 擒获方式 | 孟获反应 | 结果 |
| 第一次 | 被伏兵所擒 | 不服 | 释放,劝其归顺 |
| 第二次 | 被诈降诱捕 | 仍不服 | 释放,继续劝说 |
| 第三次 | 被部下出卖 | 仍不服 | 释放,给予机会 |
| 第四次 | 被埋伏擒获 | 仍不服 | 释放,鼓励其再战 |
| 第五次 | 被设计擒获 | 仍不服 | 释放,继续劝降 |
| 第六次 | 被诱入陷阱 | 仍不服 | 释放,坚持劝说 |
| 第七次 | 被诸葛亮亲自擒获 | 心服口服 | 归顺蜀汉 |
三、故事意义
“七擒孟获”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心理战的成功。诸葛亮通过反复的擒放,不仅赢得了孟获的尊重,也赢得了南中百姓的信任。这个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德服人”的治国理念,也展示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
此外,该故事也被后世广泛传颂,成为中华文化中“仁政”与“智谋”的典范之一。在《三国演义》中,这一情节被进一步艺术加工,增强了戏剧性和传奇色彩,使得“七擒孟获”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故事之一。
四、结语
“七擒孟获”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武力征服,而在于赢得人心。诸葛亮的智慧与胸怀,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