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吞牛斗是什么意思】“气吞牛斗”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气势非常豪迈、威猛,具有压倒一切的气势。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胆识、气魄或气势之大,仿佛能吞没星宿中的“牛斗”二星,象征着极强的气势和力量。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气吞牛斗 |
| 拼音 | qì tūn niú dǒu |
| 出处 | 出自《晋书·张华传》:“华闻(雷焕)言,遂以南星夜往,果得龙泉、太阿二剑,其光可照斗,故曰‘气吞牛斗’。” |
| 释义 | 形容气势极为强大,有压倒一切之势。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气势、胆识、力量等非常强大。 |
| 近义词 | 气贯长虹、气势磅礴、气冲霄汉 |
| 反义词 | 胆小怕事、畏首畏尾、软弱无力 |
二、成语来源与典故
“气吞牛斗”最早出自《晋书·张华传》。传说古代有位名叫雷焕的人,在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发现了一把宝剑,剑光如虹,直上云霄,可以照耀到北斗七星和牵牛星之间。因此,人们称这把剑为“龙泉”或“太阿”,并说它的光芒“气吞牛斗”。后来,“气吞牛斗”就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气势非凡、声势浩大。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描写人物气势 | 他站在台上,气吞牛斗,令全场为之震撼。 |
| 描述战争场面 | 宋军士气高昂,气吞牛斗,一举击溃敌军。 |
| 表达决心 | 面对困难,他气吞牛斗,毫不退缩。 |
四、总结
“气吞牛斗”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气势、胆识或力量的强大。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也广泛应用于日常表达中,用来强调某种强烈的情绪或精神状态。通过了解其出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