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惊失色的失是什么意思】“大惊失色”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遇到意外或令人震惊的事情时,脸色突然变得非常难看,表现出极度的惊讶和恐惧。这个成语中,“大惊”表示非常吃惊,“失色”则指的是脸色变了,失去了平时的神色。
那么,“大惊失色”的“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
一、
“大惊失色”中的“失”字,意思是“失去”或“丧失”。在这里,“失色”是指因为受到极大的惊吓或震惊,导致面部表情失控,脸色变得苍白或难看。因此,“失”在该成语中表示“失去正常的神色”。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反应,比如听到坏消息、看到意外情况等,表现出一种情绪上的强烈波动。
二、表格解析
成语 | 大惊失色 |
拼音 | dà jīng shī sè |
出处 | 《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光独不惧,颜色不变,曰:‘此非人之常情也。’”(虽非直接出处,但后世广泛使用) |
含义 | 形容因受到极大惊吓而脸色突变,表现出极度的震惊和恐惧 |
“失”的意思 | “失去”、“丧失”,指失去正常的神色 |
用法 | 常用于描写人物在突发状况下的心理和外在表现 |
近义词 | 惊慌失措、面如土色、目瞪口呆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泰然自若 |
三、拓展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听到有人说:“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惊失色。”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人听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后,立刻表现出极度的惊讶,甚至可能身体僵硬、脸色发白。
“失”字在汉语中有很多含义,如“失去”、“失误”、“失望”等,但在“大惊失色”中,它主要强调的是“失去正常状态”的意思,尤其是指面部表情的改变。
四、结语
“大惊失色”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通过“失”字的使用,让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说话者的情绪变化。了解“失”的具体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