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常问答 >

翌日词语出处介绍

2025-08-19 02:49:16

问题描述:

翌日词语出处介绍,在线蹲一个救命答案,感谢!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9 02:49:16

翌日词语出处介绍】“翌日”是一个常见于古文和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意为“第二天”。在古代文献中,“翌日”常用于叙述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具有明确的时间指向性。该词在文学、历史、诗词等文本中广泛出现,体现了古人对时间顺序的重视。

以下是对“翌日”一词的出处及其用法的总结:

一、词语释义

- 翌日:指“第二天”,是“翌”的本义,表示“次日”或“明日之后的一天”。

二、词语出处与用法总结

出处文献 出处原文 使用语境 释义
《左传》 “翌日,公朝于庙。” 叙述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 表示时间上的延续
《史记·项羽本纪》 “翌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 描述项羽攻占咸阳后次日的行为 明确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汉书·霍光传》 “翌日,召诸大臣议。” 记载霍光召集大臣商议国事的次日 强调时间上的衔接
《世说新语》 “翌日,王导谓温曰……” 古代文人对话中使用 用于叙述对话发生的第二天
《红楼梦》 “翌日,宝玉又来探望。” 小说中常用时间表达 用于情节推进

三、词语演变与现代使用

“翌日”作为古代汉语中的时间副词,在现代汉语中仍被使用,尤其在书面语、文学作品及正式场合中较为常见。其含义基本未变,但使用频率较古代有所下降,更多被“第二天”等口语化表达替代。

此外,“翌日”在现代中文中也常用于正式文件、新闻报道或文学创作中,以增强语言的庄重感和书面色彩。

四、总结

“翌日”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汉语词汇,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先秦至明清,它在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成为记录时间、叙述事件的重要工具。虽然现代汉语中逐渐被“第二天”所取代,但在正式或文学语境中,“翌日”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表达效果。

通过对其出处和用法的梳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词语的历史价值与语言功能。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