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厝火积薪的典故出处】“厝火积薪”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比喻危险的情况已经存在,却忽视其潜在的危害,任其发展,最终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个成语常用于提醒人们要警惕隐患、防患于未然。
一、典故出处
“厝火积薪”最早见于《汉书·霍光传》。原文如下:
> “今公卿大臣,皆国家之股肱,宜共勉以辅成王业,不可自专。今欲以天下为己私,而不知祸福之来,如厝火积薪之下,而寝处其上。”
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是国家的重要支柱,应该共同努力来辅佐君王完成大业,不能自己专权。如果现在有人把天下当作自己的私产,却不明白祸福的到来就像在火堆和柴堆上面睡觉一样危险。
二、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厝火 | 把火放在那里,意指危险的存在 |
积薪 | 堆积柴火,比喻隐患或危机 |
厝火积薪 | 比喻将危险置于眼前而不加防范 |
三、用法与示例
- 用法:多用于形容对危险的忽视或对问题的放任。
- 示例:
- 他不顾公司财务状况,继续盲目扩张,简直是厝火积薪。
- 领导者若不重视基层问题,迟早会陷入厝火积薪的境地。
四、总结
“厝火积薪”出自《汉书·霍光传》,形象地描绘了在危险中安逸生活的情景,强调了对潜在风险的警觉性。这一成语不仅具有历史背景,也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生活中应具备前瞻性和危机意识。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厝火积薪 |
出处 | 《汉书·霍光传》 |
释义 | 比喻对危险的忽视或对隐患的放任 |
用法 | 用于提醒人们警惕潜在风险 |
示例 | 他不顾公司财务状况,继续盲目扩张,简直是厝火积薪 |
通过了解“厝火积薪”的出处与含义,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警示意义,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