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蚍蜉撼树”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其背若泰山,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后人引申为“蚍蜉撼树”,比喻力量微小,却妄图动摇强大的事物,结果注定失败。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不自量力、企图以弱抗强的行为。
“蚍蜉撼树”原意是蚂蚁(蚍蜉)试图摇动大树,象征着以微不足道的力量去挑战强大目标的行为。这个成语强调了力量悬殊、行为不切实际的后果,带有明显的讽刺意味。在现代语境中,它常用于批评那些不自量力、盲目自信的人或行为。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蚍蜉撼树 |
出处 | 《庄子·逍遥游》 |
字面意思 | 蚂蚁试图摇动大树 |
比喻意义 | 力量微小却妄图动摇强大事物,不自量力 |
使用场景 | 批评不切实际、盲目自信的行为 |
同义表达 | 以卵击石、螳臂当车 |
反义表达 | 量力而行、知难而进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讽刺他人不自量力或行为不当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蚍蜉撼树”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一种对现实行为的深刻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避免“蚍蜉撼树”的心态,学会正确认识自身能力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做出理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