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频烦天下计】“三顾频烦天下计”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蜀相》一诗,原句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此句高度赞扬了诸葛亮在刘备三次亲自拜访后,倾尽全力辅佐蜀汉、鞠躬尽瘁的精神。下面将从背景、含义、历史评价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相关内容。
一、
“三顾频烦天下计”描述的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深厚关系。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次亲自前往其居所(即“三顾”),而诸葛亮也因感念刘备的诚意,最终答应出仕,成为蜀汉的重要支柱。
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诸葛亮智慧和忠诚的敬佩,也反映了古代君臣之间相互信任、共谋大业的精神。同时,“天下计”也体现了诸葛亮胸怀天下的远大志向,以及他为国家谋划的战略眼光。
此外,这句诗还暗含了对刘备知人善任、礼贤下士的赞美,展现了三国时期人才难得、君臣相得的典范。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杜甫《蜀相》 |
原句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作者 | 杜甫(唐代) |
背景 | 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
含义 | 表达对诸葛亮智慧与忠诚的敬佩,以及对刘备求贤若渴的赞美 |
三顾 | 刘备三次亲自拜访诸葛亮 |
天下计 | 诸葛亮为蜀汉制定的战略规划与治国之策 |
两朝开济 | 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和刘禅两代君主,成就蜀汉基业 |
历史意义 | 展现古代君臣相得、人才难得的典范 |
文学价值 | 高度凝练地概括了诸葛亮的功绩与精神 |
三、结语
“三顾频烦天下计”不仅是对诸葛亮个人才能与品德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知遇之恩”与“忠君报国”精神的深刻体现。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真诚与坚持同样重要,而识才、用才更是一种智慧与胸怀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