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沛流离的意思和造句】“颠沛流离”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生活困苦、四处流浪的状态。它出自《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心之忧矣,于我归处。”后世引申为形容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而被迫四处漂泊、生活艰难。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颠沛流离 |
拼音 | diān pèi liú lí |
出处 | 《诗经·小雅·蓼莪》 |
释义 | 形容生活困苦、四处漂泊,不得安定。多用于描述战乱或灾难中人们的苦难生活。 |
近义词 | 流离失所、四海为家、东奔西走 |
反义词 | 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安定祥和 |
二、用法与例句
“颠沛流离”通常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表达对生活艰辛的感慨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例句 | 解析 |
他从小便颠沛流离,经历了无数苦难。 | 表示他从小就过着不安定的生活。 |
战争让许多家庭颠沛流离,失去了家园。 | 描述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的痛苦。 |
尽管生活颠沛流离,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 展现人物在困境中的坚韧与积极。 |
三、使用注意事项
- “颠沛流离”多用于描写人的生活状态,不适用于物品。
- 常见搭配:颠沛流离的生活、颠沛流离的岁月、颠沛流离的人民。
- 在现代汉语中,可用于描写历史事件、个人经历或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四、总结
“颠沛流离”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表达了人们在逆境中挣扎求生的状态。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常被用于现实生活中,强调人们对安定生活的渴望。通过恰当的例句和语境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一成语的含义与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