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仲是什么意思】“伯仲”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兄弟之间的排行或事物之间的比较。它原本是古代对兄弟长幼顺序的称呼,后来引申为对事物之间优劣、高低的评价。
一、基本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原指兄弟中的老大和老二,后引申为比较事物之间的高下、优劣 |
出处 | 《周礼·地官·族师》:“五家为比,五比为间,五间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注:伯仲并非直接出自此,但有类似用法) |
常见用法 | “不分伯仲”、“伯仲之间”、“难分伯仲”等 |
比喻意义 | 表示两者难分高下,各有特色 |
二、详细解释
“伯”在古代是兄弟中的老大,“仲”是老二。因此,“伯仲”常用来表示兄弟之间的排行。例如,孔子有弟子叫“伯牛”,字子渊,而“仲由”即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
在现代汉语中,“伯仲”更多地被用来比喻事物之间的比较。例如:
- “两人实力相当,难分伯仲”:表示两人能力不相上下。
- “这篇文章与那篇相比,可谓伯仲之间”:说明两篇文章各有千秋,难以评判谁更优秀。
此外,“伯仲”也常用于文学、艺术、体育等领域,表达对作品或选手之间水平相近的评价。
三、相关成语与用法
成语 | 含义 | 示例 |
难分伯仲 | 两者难分高下 | 两位选手实力接近,难分伯仲 |
伯仲之间 | 在两者之间,难以区分 | 这部电影与那部相比,伯仲之间 |
伯仲之才 | 形容才能相当 | 他与兄长伯仲之才,难分高下 |
四、总结
“伯仲”原指兄弟排行,后引申为对事物之间优劣的比较。在现代汉语中,它多用于形容两个或多个事物水平相近,难以区分高下。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掌握“伯仲”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文表达中的细微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