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娉娉袅袅十三余出处娉娉袅袅十三余怎么读】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中的经典句子,常被用来形容少女体态轻盈、姿态柔美的形象。这句话不仅在文学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常被现代人引用,用于描写女性的优雅气质。
对于“娉娉袅袅十三余”的出处和读音问题,许多人可能并不清楚其来源和正确发音。本文将从诗句的出处、含义以及读音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相关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句原文 |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作者 | 杜牧(唐代) |
出处 | 《赠别》(全诗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
诗句含义 | 描写一位姿容美丽、年仅十三岁的少女,如初春的豆蔻花般娇嫩动人。 |
“娉娉袅袅”解释 | 形容女子姿态柔美、步履轻盈的样子。 |
“十三余”解释 | 指年龄为十三岁左右,表示少女年纪尚小。 |
“豆蔻梢头”解释 | 豆蔻是一种植物,比喻少女青春年华。 |
“二月初”解释 | 指农历二月,是春天的开始,象征着生机与美好。 |
“怎么读” | pīng pīng niǎo niǎo shí sān yú |
注音说明 | “娉”读作 pīng;“袅”读作 niǎo;“余”读作 yú |
三、延伸理解
“娉娉袅袅十三余”不仅是对女性外貌的赞美,更蕴含了诗人对青春美好的无限向往。杜牧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少女的形象,使读者仿佛能看到那个时代的温柔画面。
在现代语境中,这句话常被用于文学创作或日常表达,用以形容年轻女性的美丽与灵动。同时,掌握正确的读音也有助于在交流中准确传达诗意。
四、结语
“娉娉袅袅十三余”作为一句经典诗句,不仅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古汉语的优美韵律。了解其出处与读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古典诗词的魅力。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清晰的信息,提升对古诗的理解与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