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如脱兔什么意思】“动如脱兔”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动作迅速、敏捷。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动物形象,具有生动的比喻意义,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动如脱兔 |
拼音 | dòng rú tuō tù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动如脱兔,急如流星。” |
释义 | 形容动作迅速、敏捷,像兔子一样快。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的动作或反应速度快,常用于褒义。 |
近义词 | 雷厉风行、疾如闪电、迅雷不及掩耳 |
反义词 | 呆若木鸡、慢条斯理、迟缓笨拙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动如脱兔”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形容行动迅速,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它不仅用于描写人的动作,也常用于形容事物的变化速度快,比如“市场变化动如脱兔”。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日常生活 | 他反应极快,动如脱兔,总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
体育比赛 | 篮球比赛中,球员动如脱兔,抢断成功。 |
工作场合 | 项目经理动如脱兔,迅速调整方案,避免了项目延误。 |
四、注意事项
1. 适用范围:该成语多用于正面评价,不适合用于贬义或负面情境。
2. 搭配习惯:通常与“反应”、“动作”等词搭配使用,如“反应动如脱兔”。
3. 避免误用:不要将其与“动如脱壳”混淆,后者指逃跑迅速,含义不同。
五、总结
“动如脱兔”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强调动作的迅速与敏捷。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合理运用,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了解其出处、用法和常见搭配,有助于更准确地使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