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本加厉出自哪里】“变本加厉”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的发展比原来更加严重或恶劣。它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它的出处和具体含义。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和用法,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成语概述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变本加厉 |
拼音 | biàn běn jiā lì |
解释 | 指情况或行为比原来更严重、更糟糕,程度加深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负面行为或事件的恶化 |
近义词 | 日益严重、愈演愈烈 |
反义词 | 逐渐好转、有所收敛 |
二、出处详解
“变本加厉”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原文如下:
> “夫民之为政,虽有善政,而无良吏,则政不立;虽有良吏,而无善政,则政不兴。故曰:‘变本加厉,非贤者之过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政策本身有问题,即使有好的官员也无法推行;如果官员再有问题,那么政策就更加难以实施。这里的“变本加厉”原意是指政策本身的问题被进一步放大,导致后果更加严重。
后来,“变本加厉”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成语,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现象在原有基础上变得更加严重。
三、常见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例句 |
描述行为恶化 | 他不仅没有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地欺骗家人。 |
描述问题升级 | 这个问题本来已经很严重了,现在却变本加厉。 |
批评管理不当 | 公司管理层的失误让问题变本加厉。 |
四、使用注意事项
1. 语气偏负面:该成语多用于批评或指出问题的加重,不宜用于中性或正面语境。
2. 搭配得当:通常与“行为”、“问题”、“情况”等词搭配使用。
3. 避免误用:不要将其与“步步高升”、“日益进步”等积极词汇混淆。
五、总结
“变本加厉”虽然常见,但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了解它的出处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正式写作,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都能提升语言表达的质量。
总结一句话:
“变本加厉”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指政策问题被进一步放大,现多用于形容行为或问题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