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十法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在小学数学中,“破十法”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尤其适用于20以内减法的运算。它通过“拆分”和“凑整”的方式,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快速地进行减法运算。那么,“破十法”到底是怎么操作的?它“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下面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什么是“破十法”?
“破十法”是针对“十几减几”这类减法题的一种简便计算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把被减数拆成“10”和一个数,再用“10”去减这个数,最后再加上剩下的部分。
例如:13 - 5 = ?
我们可以这样想:
- 先把13拆成10 + 3;
- 然后用10 - 5 = 5;
- 最后加上剩下的3,得到5 + 3 = 8。
二、“破十法”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在使用“破十法”时,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步骤 | 操作内容 | 说明 |
第一步 | 把被减数拆成10和一个数 | 如:13 → 10 + 3 |
第二步 | 用10减去减数 | 如:10 - 5 = 5 |
第三步 | 将结果与剩下的部分相加 | 如:5 + 3 = 8 |
因此,“破十法”是先拆数,再减,最后加。
三、适用范围
“破十法”主要适用于以下类型的题目:
- 十几减几(如:12 - 4、15 - 7)
- 被减数小于20,减数大于等于10的情况
- 学生刚开始学习减法,需要直观理解运算过程时
四、教学建议
教师在教授“破十法”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
1. 实物演示:使用小棒、计数器等教具,让学生动手拆分数字。
2. 图形辅助:画出“10+”的结构图,帮助学生理解拆分过程。
3. 口诀记忆:如“拆成10,减去几,再加余下的数”,便于学生记忆。
4. 反复练习:通过不同题目的练习,增强学生的熟练度和应用能力。
五、总结
“破十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减法计算方法,特别适合小学生理解和掌握。其关键在于先拆数,再减,最后加,通过这种分步计算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数学思维。
破十法步骤 | 具体操作 | 目的 |
拆数 | 把被减数拆成10+X | 更方便计算 |
减法 | 用10减去减数 | 简化运算 |
加法 | 将结果与X相加 | 得到最终答案 |
通过这样的逻辑流程,学生可以逐步掌握“破十法”的使用技巧,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