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答客诮什么意思】《答客诮》是鲁迅于1932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面上看是一首回应他人讽刺的诗,实则蕴含了他对当时社会、文化以及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复杂,既有对嘲讽者的不屑,也有对自我命运的感慨。
一、
《答客诮》全文如下:
> 无情未必真豪杰,
> 怜子如何不丈夫?
> 知否兴师同入梦,
> 情长一寸自难磨。
这首诗以“诮”(讥讽)为题,回应那些对鲁迅进行讽刺的人。鲁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并非冷漠无情,而是有情有义、有责任感的人。他用反问的方式,指出真正的豪杰不是没有感情的人,而是一个懂得怜爱、有担当的人。
二、表格:《答客诮》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诗名 | 《答客诮》 |
| 作者 | 鲁迅 |
| 创作时间 | 1932年 |
| 体裁 | 七言绝句 |
| 主题 | 回应讽刺,表达内心情感与社会责任感 |
| 诗意 | 表达自己并非无情之人,而是有情有义、有担当的“丈夫” |
| 关键词 | 无情、豪杰、怜子、丈夫、情长 |
|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含蓄有力,情感丰富 |
| 历史背景 | 鲁迅身处动荡年代,常遭攻击,此诗为其自我辩白 |
| 现代意义 | 强调情感与责任的重要性,反对冷酷无情 |
三、深入理解
鲁迅一生以笔为剑,揭露社会黑暗,批判旧文化。他在《答客诮》中并未直接反击,而是通过诗句表明自己的立场:真正的英雄不是冷漠无情的人,而是能够关爱他人、承担使命的人。这种思想也体现了他一贯的人文关怀和革命精神。
诗中的“怜子如何不丈夫”,不仅指对子女的爱,也隐喻对人民、对国家的责任。鲁迅虽被一些人误解为冷峻、孤傲,但在这首诗中,他展现了内心的柔软与坚定。
四、结语
《答客诮》虽短,却意味深长。它不仅是鲁迅对个人遭遇的回应,更是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在今天看来,这首诗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内心的温度与责任。


